凉山森林草原火灾为何高发?如何构建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长效机制?9月25日至26日,年“凉山人才周”活动的重要活动——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高峰论坛在西昌举行。4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6位专家接受访谈。

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认为,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有很深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凉山森林草原火灾的环境特殊,救援难度大,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凉山森林草原防灭火体制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看现状

凉山森林火灾易发生难扑救

“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主要受可燃物、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等主要因素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防火首席专家舒立福研究员在论坛中,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近年来在凉山境内发生的火灾视频,视频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即便不少与会者都是经历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人,还是被森林火灾带来的影响触动了。

“凉山拥有云南松.5万公顷,林区可燃物负荷量达万吨,一些森林地面植被长期堆积后,容易发生腐烂,生成大量可燃气体,一旦遇到明火,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蔓延现象。”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森林防灭火教研室主任白夜说。他先后参加扑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百余起。

凉山州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按照《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划分,凉山共有12个一级火险区,其余5个县为二级火险区,防火形势异常严峻。

凉山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有哪些困难?舒立福说,首先就是气象条件多变复杂。凉山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季相对湿度低于20%,季风、山风、谷风交织在一起,乱流现象随时发生,有时阵风会达到七级、八级甚至更高的级别,大风形成高强度林火,难以控制。加之复杂的地形导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小气候,局部小地形容易产生涡流,火场风力风向不定,容易导致林火行为突变,难以准确预判火场蔓情况,给火灾扑救造成了极大困难。

此外,凉山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这里地形崎岖,岭谷相间,坡陡谷深,海拔超过米0的高峰有20多座,对于救援本就十分不利;这种高坡度和峡谷地形极易引发“爆燃火”,在极短时间内火势会迅速蔓延,极大增加了灭火危险性。这种地形还限制了扑火救援人员的机动性,车辆和大型机械装备难以到达火场,灭火队员通常携带装备徒步5-6个小时才能到达火场,还有很多火点在悬崖峭壁上,处置的难度非常大。加之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易产生高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前往火场救援时,扑救人员消耗的体能更大。

谈应对

科学构建防灭火体制机制

如何在凉山构建完善的森林防灭火体制机制?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通过去年以来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凉山州在防火道路、防灭火技术与装备、防火通讯与指挥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显著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森林防火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灾的发生,最大可能做到了火灾早期发现快速扑救,实现“发现早、灭在小、扑在了”的目标。

然而,舒立福认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凉山州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与扑救难的问题,单靠专项整治远远不够,需要有关防扑火部门形成合力,持续加大对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持续发力,做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森林防火的被动局面,达到长治久安。

“风场是火灾蔓延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气象部门能够提供一定空间尺度范围的风场监测与预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刘志红说,山地风场的不确定性大大提升了林火扑灭难度与危险性,因此,无论从林业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灾实施部门还是气象服务部门,精细化的山地风场的监测与预报已经成为迫切需求,此方面的研究刻不容缓。

对于气象,四川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原专职副指挥长龙先华也建议,要会同气象部门,对关键时段、重点区域,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人工增雨作业点要尽量设置在重点林区乡镇村、林场、森林经营所,而不一定是县城,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