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管阀门缓缓打开,从牦牛山把瓜木水源地引来的“溶洞水”奔涌而出,沿着数十公里高山饮水管道一路奔腾向前,送进棉桠镇千家万户,宁波鄞州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携手打造的盐源县棉桠镇安全饮水提升工程项目通水仪式顺利举行。

举行通水仪式

据了解,棉桠镇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总投资.68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万元,县里自筹.68万元,整个项目新建封闭取水口1座、减压兼集水池1座、立方米清水池1座、制水厂1座、10立方米减压池5座,跨沟(桥)/泥石流7处、输配水管道约39.5千米。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当地2个建制村户人的饮水问题。

两地干部寻找可利用水源

“终于通水了,感觉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看到通水的那一刻,作为鄞州区水利局援川干部盛坚刚和张技涛他俩都很激动。

“再难也要找到安全水”

-提前4个月完成项目前期-

盛坚刚和同事勘察地形、探寻水源

棉桠镇为喀斯特地貌,水源匮乏,群众饮水困难。此前,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虽一直被提及,但受当地环境、资金和技术等限制,一再被搁置。鄞州水利专技人才盛坚刚去年7月驻扎盐源后,出现了转机。在他的主推下,项目从勘测设计、方案审查到立项批复、财评审核、施工招标,原本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的前期工作仅耗时2个月。

为了彻底解决棉桠镇木邦营村和清河村群众居住分散、供水规模小、季节性缺水突出等问题,盛坚刚多次到牦牛山实地考察后决定,寻找更为可靠、安全的饮水水源,采取长距离输水、配水,为当地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有保障的饮用水。盛坚刚按计划做好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还逐步对当地的水利工程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指导,盛坚刚说,“要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努力培养和带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水利工程人才。”

“早日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归期延后60天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张技涛复查钢管厚度、检查焊接工艺

“交接棒传到我手里,就得好好干!”同样是鄞州水利技术专干,张技涛于今年2月进驻盐源,原计划驻守六个月后返回,但张技涛看到引水工程正处于施工关键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就主动要求延期60天,等待工程完工后再返回,张技涛说,“工程还剩最终收尾,想着负责到底,把工程做完。”

在盐期间,张技涛专门负责指导棉桠水改工程,为了让工程发挥效益,尽早完工,张技涛根据时间节点做出计划倒排表;为确保质量,凡是隐蔽工程的施工,张技涛都坚持到现场监工;为解决技术难点,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张技涛多次吃住在工地,“去工程现场一个来回就要6个小时,我每次都是早上8点出发,一忙起来等吃上饭都是下午3点了,有时只能在山里吃点干粮。”他时刻勉励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把项目保质保量做好,让老百姓喝上放心的好水。”

“结束向天要水的日子”

-一泓清泉入村来-

通水仪式现场

建设期间,两地水利工作者克服了高海拔缺氧、蚂蟥叮咬、交通不便、砂石材料短缺、新冠疫情影响以及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泥石流等诸多困难,历经10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在9月14日成功通水。

“棉桠镇有广袤的土地,人口也多,却极度缺水,以前家家户户依赖长着虫子的水窖水生活。感谢东西部协作机制,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从牦牛山石花村引水到棉桠集镇,结束了2个村向天要水、向地要水的历史,今后老百姓将喝上清澈的山泉水。水质水量的有效提升,为棉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棉桠镇党委书记沙正富说道。

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好治水惠民路。鄞盐两地将继续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在缺水的棉桠镇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利用现有的出水口敷设管道,将洁净甘甜的山泉水接入到更多的村庄和村民家庭,确保水利民生工程建一处、成一处。

原标题:《鄞州:“山海情”引活水凉山余人不喊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