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49亿元,地灾防治基础工作、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得到加强,防灾减灾成果来之不易。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增强广大群众的地灾风险意识、提升基层的地灾防范防御能力,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了年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案例,其中平凉市灵台县“10·3”南店子村滑坡避险入选其中。

1

湖南保靖“5·3”双福村1组泥石流避险

“以村为主”检验完善避险预案年5月3日13时29分左右,湖南省保靖县比耳镇双福村1组突发小型沟谷型泥石流,群测群防员预判准确,群众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灾情照片

年5月2日,当地遭遇极端连续特大暴雨。5月3日13时15分,辅警带领监测员在该村巡查隐患点时发现,村民住房旁边水沟里的水流量增大,而且在隐患点危险区外一处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地面出现渗水,屋坎下泥土松动下滑。根据参加避险演练学到的知识,他们意识到这里随时可能发生灾害,当下通知受威胁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区域。看到险情不断发展,他们一边大声催促村民们撤离,一边上报信息,请求村应急队员赶来救援。13时29分左右,岩土体瞬间滑下,携带土石洪流冲进了两户村民家中。由于发现迹象、预判风险、避险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启示

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防灾减灾中,宣传教育、培训演练是低成本、高收益的防灾方式。当地政府组织“以村为主”的避险演练,不断优化完善防灾预案,使其更具操作性。巡查人员认真负责,发现险情能及时判断是否要撤离;村民有风险意识与避险方法,能做到迅速撤离;应急队伍及时可靠,让排危除险救助有保障。

2

贵州三都“6·20”拉揽村高寨滑坡避险

山区群众主动参与识灾避险

年6月20日4时30分许,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拉揽村高寨2、3、4、6组后山发生滑坡,体积约5万立方米,造成几十栋房屋损毁,涉及54户人。由于村组干部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无一人伤亡。

三都县三合街道拉揽村高寨滑坡全貌图

年6月,三都县连续强降雨。期间,自然资源、气象、应急、水务、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形成防范应对合力,在中高易发区,在利用卫星遥感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手段识别隐患的同时,发动乡镇干部、村委会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巡查排查,探索点面结合风险双控方式,提升了应对灾害险情的效率。灾害发生前,一线干部群众发现隐患区有群发灾害趋势,及时组织高风险区人员避险。灾害发生后,滑坡区顶部仍有约立方米残留松散堆积体,滑坡堆积区前缘约有3万立方米堆积体,为防止发生二次滑坡伤害,又对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进行了有序撤离。

启示

基层干部群众是山区地质灾害第一响应人,只有他们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意识,主动参与识灾避险,就能在科技手段辅助下形成现代化的社会化防御体系。案例中,基层干部群众成了隐患排查信息员、紧急避险“吹哨人”,不仅扩大发现危险的视野、还在实践中形成预警—响应闭环,值得推广学习。

3

北京房山“7·22”佛子庄国道复线崩塌避险

地质灾害防御需多部门合力

年7月22日12时许,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以西、大石河以北的国道复线K12+处,岩体拉裂发生崩塌;8月19日、9月14日,该地灾点接连发生两次崩塌。由于监测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崩塌发生后,交通部门及时采取道路管控措施

该灾害点早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网络地质安全监测“京房—国道—佛子庄站”监测范围内,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与反馈通道,确保了预警信息及时送达。年7月12日~10月8日,监测持续,累计发布预警7次。交通部门及时采取了道路管控措施,确保了通行车辆安全。

启示

地质灾害是动态发展的,降雨、温度、震动等多变因素都会影响地质体的稳定性。承灾体的行为,也带来危害状态变化。地质灾害是山岭重丘道路运营的安全隐患之一,交通部门或运营主体应引起重视。在水电、矿山、建设工地等地质工程较强场区,山体稳定性更易被扰动,责任主体应按标准实施避让选址、监测预警或综合治理。

4

云南玉溪“8·1”水塘村泥石流避险

现代群测群防多了科技支撑

年8月1日0时50分,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九龙街道办事处水塘村四组石头村暴发泥石流。监测设备提前10分钟告警,当地群测群防员迅速组织群众有序撤离。

1监测预警设备布设平面图

2村内已建排导槽

年8月1日0时9分58秒,沟谷泥水位值达到0.6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蓝色预警;0时19分58秒,泥水位值达到0.8米,升级黄色预警;0时39分58秒,泥水位值达到1.2米,触发橙色预警。当地专业监测员在听到预警广播和接收短信后,按照防御方案快速发出避险转移警报信息,组织群众按照既定路径有序撤离,受威胁的68户名群众在10分钟内成功转移避险。

启示

这样的案例有许多,显示现代群测群防是广泛参与、科技落地、社会合力的防灾措施,实现了协同高效防御。在人防方面,当地政府重视受威胁群众的科普教育和避险演练,让他们熟悉掌握避险信号、撤离路径和安置场地;在技防方面,根据量化前兆信息递进研判,设备精准预警入户,争取到避险有利时机。

5

广东深圳“8·18”仙桐体育公园北侧崩塌避险

人口密集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年8月18日15时,受突发短时强降雨影响,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仙桐体育公园北侧坡体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局部小型崩塌。由于监测预警及时,迅速采取闭园措施,疏散游客,及时避险。仙桐体育公园足球场北侧边坡崩塌现场年8月18日下午,气象部门发布罗湖区暴雨橙色预警,至15时43分,仙桐体育公园区域当日累计降雨达到.4毫米,此处在线监测数据发生大幅瞬时变化,并触发红色预警。专业技术人员经分析判断,确认为崩塌前兆,立即报告当地应急部门。相关部门迅速启动预警响应机制,采取了闭园措施。

启示

该案例提醒城市地质灾害不容忽视。市区若有山地,就有发生滑坡、崩塌可能;若有岩溶地基,便存在地面塌陷风险。在人员密集区,哪怕是小的掉块落石,也要高度重视。风险隐患巡查排查、监测预警、防御措施都不能大意,如此才能在突发险情时,做好避险疏散安全有序。

6

四川盐源“8·27”堵阿落谷泥石流避险

生命至上重视地质安全教育

年8月27日9时30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梅子坪镇梅子坪村2组堵阿落谷地段发生泥石流,损毁公路米。集中返校师生科学避让,无一人伤亡。

1

2

3

冲毁的通村道路堡坎照片

沟道上方塌滑照片

沟口堆积扇照片梅子坪镇地处高山峡谷区,梅子坪村的通村公路穿越堵阿落谷冲沟中部,是山洪、泥石流高易发区。年8月下旬,区域降雨频繁。因为是学生集中返校的时期,为确保学生安全,当地要求每一批返校学生都必须由村干部和家长一起护送。8月27日9时左右,梅子坪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正江带领33名学生、22名家长,途经堵阿落谷。按照“一停、二看、三通过”的避险原则,由2名党员现场勘查确定步行路线;9时20分左右,发现上游流下一小股稀泥,村干部立即组织大家向米外的安全地带撤离;9时40分突发大股泥石流,持续3分钟。经现场研判确认暂无危险后,33名学生、23名家长分六批次全部安全通过。

启示

当地建立“县、乡、村、组、点”五级群测群防网络,经常组织宣传、演练,提高了群众风险意识与识灾避险能力,为这段教科书式避险点赞!凉山州是泥石流高发区,也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如今旧貌换新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更离不开地质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教育。

7

湖北秭归“8·28”小岩头滑坡避险

汛期密切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

编辑:张霞

审核:赵晓燕

监制:张逸霄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