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一个位于滇西北和青藏高原东部之间的高原深水湖,为川滇共辖,三分之二的地域属于四川盐源县沽湖镇,三分之一属于云南宁蒗永宁乡。
泸沽湖,因当地摩梭语称“落水”为“泸沽”而得名。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
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上次,西魏遗少介绍完凉山州,很多外地朋友表示特别心仪泸沽湖,希望能够详细介绍一下,西魏遗少自然知道这些朋友想听什么,毕竟这里曾是充满神奇幻影和浪漫故事的女儿国。
泸沽湖总面积达7万余亩,水面海拔高度多米,平均水深40多米,最深处达90多米。
泸沽湖最美的季节就是盛夏,那时,摩梭俊男靓女情歌劲唱,湖天一色,闪过一片片粉红的衣裳,淡淡相思都写在脸上,看那青山荡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夏季,泸沽湖中时常会看见一朵一朵的像睡莲一样的小白花。这便是泸沽湖有名的奇景,这种花的学名为波叶海菜花,渐危种,产于云南、四川,叶丛沉浸水下,茎长得很长很细,这根纤细的茎,会把小白花送到离它根叶很远很远的地方。
波叶海菜花生于湖泊中,对水质要求极高,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被誉为“水质的试金石”。现在除了这座高原湖泊,不知道它们还能在哪里生长。
对于泸沽湖而言,每一处似乎都是一幅画,或浓墨重彩,或柔情缥缈。远方山峦连绵,厚厚的积云层层叠叠,仿佛一伸手便能触得到蓝天。
王妃岛,对于泸沽湖当地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拥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因为王妃岛是末代左所土司修建的一座豪华别宫,专门为安置末代王妃肖淑明所用。
几叶扁舟,静卧在草甸里,小舟上的摩梭人,高原红紧密地贴在颧骨上,有着坚毅的眼神,骨感的身板,一桨一桨地剪开碧波,缓缓地滑向如镜的湖心,深蓝的颜色仿佛具有一股神秘的引力,飘荡着纯粹的生命和纯粹的空灵。
素有“摩梭女王”之称的肖淑明,年出生于成都。她16岁时,被当地政府官员许配给泸沽湖摩梭土司喇宝臣做王妃。
肖淑明到泸沽湖不但带来了安定,也带去了文化和繁荣,她在当地兴建学校,管理土司府部分政务,摩梭人的家长里短或者大事,都有肖淑明参与,因此她赢得了“掌印夫人”的称号。
年10月30日,肖淑明悄然离去,享年81岁。11月9日,按照摩梭人习俗,家人对她进行了火葬。遵照老人的遗嘱,她的骨灰被放在王妃岛上。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小岛看上去总是有些孤寂,凄美之感。
泸沽湖的走婚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几家专栏来找到西魏遗少,希望详细介绍下习俗的演变。
走婚桥是泸沽湖上唯一的座桥。摩梭人是母系社会,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
泸沽湖对外界的诱惑,就是摩梭人走婚的习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男不娶,女不嫁,母亲家是女儿一辈子的归属。
走婚在摩挲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没有婚姻关系,只有在晚上男方会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与劳动。
这种偶居的婚姻关系,独特走婚习俗,为国内各民族所罕有。他们的婚姻,完全取决于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这座桥姑娘小伙子相逢一笑,就彼此牵手几天,这爱情与婚姻和缘分的简单结合,让在城市里喝了无数次咖啡的男女心生羡慕。
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草海”。
闲步桥上,脚下是水波微漾,身边是湖舟飘摇,头上是白云如絮,其实景色已经看不进去,心里小鹿一样乱撞,一脸见证害羞的表情。
事实上呢,归来的西魏遗少告诉大家,这些场景可能只是存在于梦幻般地过去女儿国历史了。
您呐,害羞早了。
央视全国各地栏目组的何姑娘,就是盐源县沽湖镇人士,据说她所知道的走婚故事还是奶奶告诉她的。
哦,此地虽不是每位姑娘都有“杨二车娜姆”的音容,但都有走四方的豪情。
杨二车娜姆,年出生的美国籍摩梭姑娘。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独唱演员,20岁与美国摄影师结婚至美国后离婚,然后到意大利当模特,随后游遍欧洲,后来又与挪威外交官石丹梧相恋七年,号称“国际走婚族”。
每一个踏足泸沽湖的人,内心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往事。
爱情总是很现实,但泸沽湖却是,那个可以让你做梦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