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云南,一提到这两个字,便会想到“彩云之南”的描述,那锦绣云霞交织于天的尽头,飘飘悠悠,五颜六色,让人乘风飞在空宇,尤其最后一个“南”字,更是道尽了南疆的无限风情。
云南有个与徐霞客一样喜欢旅游的文人,叫做李元阳,白族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被誉为云南“理学巨儒”。他开始曾在福建、湖北等地做官,中年因“丁忧”而辞官回大理。从此,他醉心山水,看遍云南美景,结交知己良朋,堪比一个职业旅行家。
在一首叫做《高峣泛歌》中他写道:“不到昆明三十年,重来今日已皤然。担头诗卷半挑酒,水上人家都种莲。山色满湖能不醉?荷香十里欲登仙。碧鸡岩畔堪题字,好把滇池取次镌。”将云南景色描述的如诗入画,本系列,我便采用他诗中妙句“山色满湖能不醉”作为题目,从而引出云南的一派瑰丽景色。
说起云南历史,乃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当然,还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
唐朝,南诏王阁罗凤遣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元至十一年(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还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不管后面字如何改,但“云南”称呼一直
这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总面积为39.41万平方千米。下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7个县,29个自治县,合计个县级区划。个街道、个镇、个乡、个民族乡,合计1个乡级区划。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省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民族有25个。在这51个少数民族中,有白、哈尼、傣、傈僳族等15个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组成了云南一道独特风景线。另外,云南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大小河流共多条,较大的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云南的省会是昆明市,被誉为“春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0万人,城镇人口.02万人,城镇化率72.85%。
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公元前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
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
“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而此昆明,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
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东晋《华阳国志》的常琚解释昆明”一词含义时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时下,人们赞美昆明是“四季如春”的“春城”,可我觉得其实也不尽然,这里没有那么分明的四季,不代表不冷不热,有可能在春天感受到冬天的严寒,也有可能在冬天感受到来自夏天的炎热,所以,我觉得“春如四季”才是正确的说法。当然了,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昆明的天气还是不错的,再冷比不过东北,再热热不到哪去。并且,昆明的天空一派蓝天白云,比起那些雾霾严重的城市,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介绍这些资料为引,是为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云南与昆明的典故、风土人情,有助于体味以后我在各章节的文字描述。就与一个宴席般,吃菜前先喝上一口酒,才能品出喜庆的滋味。各位读者朋友,就权把这个引子,当做云南宴的那口酒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