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凉山州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为促进凉山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紧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让职业教育为凉山实现乡村振兴赋能鼓劲。

优化布局

改善发展环境

下好职业教育“一盘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年9月,凉山州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凉山州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跨行业、跨地域合作的职教战略联合体,组建起了集川内成都、德阳、绵阳、广元、泸州、宜宾、南充、攀枝花8个地市州和重庆、佛山等地共47家企业、高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组成的大家庭。年,全州各中职学校为当地主要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人。学校师生参与当地产业发展或调整技术攻关人次,产生经济效益万元,中职教育整体服务于地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不断增强。凉山州中等职业学校紧密联系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学生专业技能贴近企业需求,全力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毕业生到一产业就业比例为9.42%,到二产业就业比例为30.91%,到三产业就业比例为59.67%,这与凉山州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一致,凉山州中等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效应更加凸显。据了解,自年以来,凉山州持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投入近16亿元用于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提升、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建设。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建设欲有大国工匠,需有大国良师。近年来,凉山深化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其中,开展职业院校“双师型”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学员才能更好地反哺企业和社会。”凉山州职业教育相关负责人深有体会。“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 盐源职中已作出示范。既能穿西装,又能穿工装,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每年寒暑假,盐源职中的专业教师们走进企业锻炼,已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学生要学好,首先需要一批过硬的“教练团”。为此,盐源职中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深化模块化教学改革、重构结构化教学团队。盐源职中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华中数控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企业与重点院校进行实践学习,校企互补共进,有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应用技能。3月25日,凉山州首批中等职业学校5个名师工作室相继挂牌,工作室将聚焦职教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搭建成长实践平台,并充分发挥名师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名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职教界优秀名师。

校企深度融合

全面推进“1+X”改革

提升内涵建设,促进就业创业,“1+X”证书制度是凉山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全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转入常态化、系统化阶段。据了解,“1+X”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作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提供制度支撑。年3月,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多部门负责人前往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头部企业和联盟内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地考察。考察组走访调研了珠三角7家大型企业,并与企业校企合作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一直是个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实施了“引企入校”模式,广东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海信集团(成都)冰箱有限公司走进冕宁职校,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学生们能到企业进行锻炼,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更能学到东西,而不是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凉山有中等职业学校16所,开设专业55个,含个专业点,其中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的专业有31个。州内中职在校学生3万多人,新增了智能制造、汽车新能源、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方向,康养护理等专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比以往,各个学校设置的专业重心向农业、旅游服务业倾斜的特征日益明显,而这与凉山当前的发展方向一致,凉山职教将为凉山的乡村振兴提供更紧缺的专业人才。(记者央青)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