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盐边红宝苗族彝族乡位于盐边县西北部,东与凉山州盐源县树河镇、卫城镇接壤,南和本县共和乡、渔门镇毗邻,西靠本县国胜乡,北接盐源县盐井镇,全乡面积平方千米,人口近人,其中苗族人口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红宝是攀枝花市唯一的苗族乡,也是盐边苗族的聚居区,分为青苗和白苗,青苗又称雅雀苗,白苗又称花花苗。其他国胜乡、渔门镇、永兴镇、惠民镇、红果乡、共和乡有少数苗族居住的自然村。

盐边苗族有自己的语音。但无文字,清道光年的《盐源县志》和民国初年的《盐边县志》都有苗族的记载,他们具体何时迁来盐边,虽无文字可考,但他们却一代一代流传,据苗族老人们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在贵州,是明洪武九年从遵义的狗杆迁来盐边,来时五兄弟,过金沙江时船翻了,老四、老五和经书、种子、佛像、乐器被水冲走了,老三返贵州报信不回,就剩下老大和老二来到红宝,凭记忆保留了语言,制作了芦笙和葫芦笙,以打山狩猎生活,传下了现在的青苗和白苗。

芦笙舞一般由2—8人组成,每人手持一把芦笙,边吹奏边跳舞,主要在婚礼、节庆、重大庆典时表演,分为二人组,四人组,六人组,特别庆典时有八人组。婚礼多为四人吹奏,有结婚曲、送亲曲、接亲调、烤酒曲等,庆典时有快乐曲、欢喜调、祝酒调等。吹奏起来,节奏鲜明、和声协调,旋律常以多声部同时进行,表现力非常丰富,舞者根据曲调变化而变换步伐、变换圆圈、对跳、斜跳等队形。丧葬时一般有两支芦笙参加,每次吹奏仅一人,有上马调、入棺调、开路曲、招魂调等,旋律自由低沉在下滑的尾音里,可听出悲伤感。

芦笙舞使用的笙都是苗族人自己制作,选用一根形似葫芦的木头作主体,在腹部插上六根直径约2厘米粗细的竹管,最长的厘米为中音,88厘米的中音,80厘米和70厘米的低音,60厘米的高音,44厘米的特高音为音管,每管钻一个1厘米的音孔,笙嘴较长有46厘米,嘴头用铜管套口约2厘米。芦笙舞传承了盐边苗族文化,对研究苗族传统音乐、舞蹈、乐器具有重要价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