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清明忆母

湖奎文

天寒嫌絮少,送子为成龙。

纺绩偎娘背,汲家唤小声。

扶贫奔塞上,忧瘦盼庭中。

凯报萱安在?谁知寸草情。

注释:1,“天寒嫌絮少,送子为成龙”。是说作者读小学一年级时的寒冬,母亲恐怕严寒把儿子的脚冻伤,急忙给儿子做新棉鞋,把棉鞋絮上一层层的棉絮,还嫌棉絮少不够厚;儿子怕冷不愿到学堂读书,母亲把儿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儿有个好前程。2,“纺绩偎娘背,汲家唤小声”。纺绩,把蚕麻等纺成纱,这里专指纺棉纱。母亲辛苦持家,白天做工,晚上纺纱。作者儿时看母亲纺线困了,依偎在母亲身旁。“纺绩”,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六》“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汲家”,指母亲从井中挑水回家。作者傍晚跟着母亲去井台挑水,母亲担水穿过井旁深深的胡同,作者在胡同里贪玩落下了,母亲到家发现儿子没有回来,急忙出来寻找,唤子的声音整个村西口都能听到。这声音深深地留在作者心底,耳畔经常响起。“小”读儿化音“小儿”,辛集市西一带村庄对家中男孩的昵称。3、“扶贫奔塞上,忧瘦盼庭中”。奔,平声。是说作者年初奔赴塞外张家口市阳原县扶贫。离家千里,见母亲更少了。母亲为儿的瘦弱任重而忧愁,经常惦念,在院中盼子早点归来。4、“凯报萱安在?谁知寸草情”。是说作者扶贫结束,凯旋归来,可是母亲却故去了,“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还有谁能像母亲一样疼爱了解儿子,还有谁能知道为人之子的一片深情呢?萱,指母亲。古人常在母亲住的房前种萱草,称萱堂,后专指母亲。宋·叶梦得《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诗之二“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杯”。“寸草”,指儿子,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湖奎文

此去弘州夜千重,且听风雨写汗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