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世居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创造了智慧神秘的达巴文化,即包括舞蹈、绘画、日历、占卜、医学、族群迁徙史、创世神话等代代相传的知识。达巴文化作为摩梭人传统礼仪、思维观念、行为规则的基石,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变迁而濒临消亡。摩梭青年阿七尼玛次而意识到拯救达巴文化的重要性,自年开始拜访达巴师们(达巴师是摩梭人原始宗教达巴教的祭师),用影像的方式收集整理达巴文化的影音资料。神谕即通过达巴向众人传达对待世界古老方式及维持摩梭传统社会运转的礼仪礼规,凝结在摩梭人的文化精神中,阿七尼玛次而所做的工作就是收集和保存这些达巴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影像资料。

群山之中收集神谕者

人类历史与具有极大魅力的过去正在渐行渐远,而进入一个被除魅的未来——这是一种逐渐剥夺自然世界的魅力及其影响‘意义世界’的能力的过程。

——马克思·韦伯

泸沽湖地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摩梭人,是居住在环川滇交界的高原湖泊--泸沽湖畔的族群,他们有独属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

宁蒗彝族自治县部分地图(图片来源:地之图)

摩梭人的身上,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在碧波浩渺、澄澈明净的泸沽湖边,世世代代的摩梭人传承着奇特的婚姻习俗——走婚制,留存着古老的家庭形式——摩梭母系大家庭,格姆女神山的神话传说也为这里增添了不少奇幻的色彩。但是在“例行公事”的拍照、游览后,许多游客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古老族群的文化肌底,探寻他们的族群渊源,感知独属于这个族群的喜怒哀乐。也正是如此,才让这些智慧显得格外神秘。

摩梭妇女坐在简易纺车上纺织摩梭布料(图片来源:雷笛)

在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温泉村,有一位名叫阿七尼玛次而的摩梭青年,致力于收集这古老族群的智慧。年一个早上,他站在自己车的后备箱前打点行装。他个人创办了摩梭非遗博物馆,此行是要为博物馆的重要展品做准备。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摩梭非遗博物馆(图片来源:丽江同城网)

这次的旅程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除了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和此次旅程必要的sony相机,后备箱里放满了烟、酒、糖。母亲阿七独支玛叫住了他,加上了茶,盐,还有成块割好的用报纸卷起来的猪膘肉——这是摩梭人特有的礼节。如果要去尊贵的朋友家里做客,这三样东西往往传递了来者崇高的敬意。

坐在祖母房里的阿妈在与阿七尼玛次而闲聊中接受采访(图片来源:雷笛)

阿七尼玛次而去的是宁蒗县拉伯乡,位于宁蒗县最北端的河谷地带。拉伯乡在金沙江岸上,在地貌上山高坡陡,有大面积未砍伐过的原始森林、软如地毯一样的高山草甸、明镜一样的湖泊和山茶杜鹃怒放的原始花丛,尽收人间美景。然而,它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但也正是这样的地方,才有着尼玛想要拜访的人。

主人热情招待远来的宾客,斟了一碗加了盐巴的茶水:摩梭人认为这样的茶水有安神的功效,可以帮助客人洗去一身疲倦。略带些程式化的简单寒暄后,席间陷入沉默,只有火塘上水烧开的沙沙声和男人们烟卷静静燃烧的声音。

阿七尼玛次而和摩梭人传统手工纺织品(图片来源:泸沽湖景区)

“我还记得尼玛的爷爷……”引荐人找对了话题的方向,皓首苍颜的老人谈论起祖先,简直有一箩筐的话要讲,一个个先辈的名字被提起,找到共识的人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主人家甚至问到了尼玛的母亲阿七独支玛,气氛迅速热烈起来,尼玛也适时地抛出了此行来访的目的——为摩梭非遗博物馆的建造收集资料,并解释了这对摩梭族群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主人再次安静下来,随着思考不停的吸着烟卷,吐出的烟雾在火塘的火映射之下泛着微蓝的色泽。女主人适时的将茶水收起,斟上酒,布好菜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们。这短暂停顿的尴尬迅速被援著缓筷、交杯换盏冲散了。

四川省木里县屋脚乡平措达巴的妻子在烧菜做饭(图片来源:雷笛)

沉思良久,第二天,他还是答应了尼玛的请求,准备在相机面前展示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了演示这只能在庄严神圣的仪式上跳的舞蹈,主人在房后的山坡上烧了天香,向四方神灵祭祀;在正式舞蹈前大声念诵口传经,昭告诸方神灵此次并非镇鬼或祈福,而只是展示舞蹈。细细准备之后,他穿了隆重的赭红色礼服,项戴珠串,双手执五伏冠细细端详。五伏冠,或称五佛冠,由皮纸为原材料,冠分五叶,上绘五位自然神。他庄重严肃地端详着,戴上头冠的瞬间,就与世俗割裂开来,转化为可与上天通话的使者。戴上五伏冠后,主人右手拿布冬(汉译为拨浪鼓),左手拿起吊坠着鹰爪与狼牙的锣,在舞蹈的同时大声诵经。气势雄浑庄严,动作矫健有力,每个动作都有内隐的象征意义,时而模仿山豹左顾右盼,时而模仿山鸡左右躲闪攻击,时而效仿牦牛顶角。舞蹈不仅表达了摩梭人对自然的深刻崇拜,也有请神、娱神的仪式功能。尼玛在这户主人家里住了七天七夜,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录下珍贵的文化资料。

金沙江边新建村一位达巴在做转山节的仪式(图片来源:雷笛)

在这片金沙江穿流而过的河谷里,尼玛还要拜访21户人家。他们大都保留了摩梭人传统又原始的智慧。他们,就是达巴。达巴是摩梭人对自己传统宗教神职人员——祭师的称谓。达,即砍;巴,即痕迹。其意义为:达巴祭神驱鬼时,一本经念下去,一环扣一环。像刀砍在木头上一样,一刀连一刀。平日里达巴师和周围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享有世俗生活。他们所信仰的达巴教,是摩梭人自己的宗教,目前仍处于原始的宗教状态。但达巴教派既没有文字记载的经书,又没有自己的宗教场所,神职人员甚至没有固定的薪俸。达巴经典全凭师父带徒弟口口相传,背诵记忆。

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在与外界隔绝的深山幽谷中,达巴是维持摩梭日常生活仪式仪轨的重要角色。达巴文化不仅包括舞蹈,还涉猎绘画、日历、占卜、医学、族群迁徙史、创世神话等代代相传的知识。摩梭人的传统代代相传,今天依然留存在达巴们的生活中,而青年阿七尼玛次而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留下了这千年的风霜与传奇。

摩梭妇女坐在简易纺车上纺织摩梭布料,身旁是她的一个小卖店和进货后留下的货物纸箱(图片来源:雷笛)

达巴文化不仅保留了摩梭人对世界的绚丽想象,还保留了摩梭的族群记忆,强调摩梭人的“衣社”(摩梭语指住宅,也可以是家屋)观念。“衣社”类似于家庭,但与家庭相分别的是,“衣社”指基于母系血亲的亲族,是摩梭人日常的生产生活单位。摩梭葬礼上,达巴的核心任务就是将亡者的魂魄顺着“斯日”(摩梭语,氏族)或“丛”(摩梭语,部落)迁徙的道路,送回斯布阿纳瓦(摩梭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该去的地方)去与该“衣社”的祖先团聚。每个部落或氏族必须有自己的达巴,如果在自己“斯日”的达巴外出或因病痛不能主持仪式的情况下,可请其他“斯日”的达巴,但要由本“斯日”长者告知族谱。不同“斯日”的指路经可能不同,同一“衣社”指路经必定一样。同一个“衣社”的人,生时与晚辈聚在同一个火塘吃饭,死后也将与祖先在斯布阿纳瓦共同相聚在另一个火塘。一个火塘代表生的兴旺,另一个火塘则代表永恒与铭记。这种“衣社“观念的强调,有助于摩梭社会的稳定祥和。

平措达巴家供奉火神冉巴拉的火塘木塑(图片来源:雷笛)

达巴文化作为摩梭人传统礼仪、思维观念、行为规则的基石,有极重要的地位角色。但这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却在迅速衰亡。由于没有文字,这些古老民间智慧的传承,需要强大的脑力做根基,漫长的时间来练习,对人的耐心、意志力、韧性都是极大的考验。一个达巴收的学徒,毕业需要考试,若表现良好达巴会杀一头羊庆贺学生出师,这个仪式还需要附近有名的达巴与长者前来做个见证(称为“山尔衣纳可”)。之后,老师及徒弟两人会再找一个日子,单独在下雪季节的空地上,做降神威的仪式(称为“占占”)。于是,一个新的达巴才可独立出门做仪式。

四川省木里县屋脚乡擅长绘画的平措达巴(图片来源:雷笛)

而现代,多数的摩梭年轻人更好奇另一个世界,和祖祖辈辈所生活的经验内的,完全不一样的新奇世界。那个世界里有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在深夜依然如织霓虹闪烁的车流,屋子里灯火通明仿佛白昼。而在此之前,摩梭人曾笃信最明亮的东西除了太阳,就是夜晚被冬日风雪擦亮的月与繁星。那个世界的一切都扮演了新奇和先进,新世界迅速改变旧世界,年轻人慢慢长大,一旦可以支配双脚,就迅速想探头出外看看。更何况,达巴慢节奏的学习方式,已经与新世界的快节奏显得格格不入。

达巴文化的保护,并非全然没有人做。年,学界就有本民族学者拉木嘎土萨做过达巴口传经文的录音、翻译,并出版《摩梭达巴文化》,有效的保留了部分口传经文。年,阿泽明·次达珠用国际音标的方式对达巴经文进行译注,出版《摩梭达巴经通译》。此外,学者对于达巴文化的研究林林总总,却没有从系统、全面的角度真正收集整理过这珍贵的文化遗珠。

平措达巴家的四个小孩,自然是他们从小到大的游乐场。(图片来源:雷笛)

“达巴文化是一棵大树,但是不同类型的学者、研究者,都只是专注于树上的树杆或树枝。他们有自己研究的‘小框架’。但我更想尝试着手于保留好树干。”摩梭非遗博物馆馆长阿七尼玛次而这样说道。更何况,时代的进步让数码相机得到普及。不只是口传经文里的文字,达巴仪式中所需要的绘画、舞蹈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存留下来。“如果说达巴文化是一个圆,每个达巴只掌握圆上的一部分弧,而掌握这些知识的达巴老人在纷纷离世,这个圆在迅速变小。我要做的事就是访问我现在所能知道的每一位达巴老人,尽可能拼凑出一整个大圆来。”

尼玛自年开始拜访达巴师,用影像的方式收集整理达巴文化的影音资料,这也是受到了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领域学者的启发。达巴文化既然包涵方方面面,单单靠文字记载是不够的,影像的方式显然更为直观,毕竟文字无法留下祭神的舞蹈,也无法留下绘画曼妙的线条。他总是按照打听的地址,依次带好礼物登门拜访,经过同意后才开始录像。录制的影像资料,尤其口传经部分,还会留给达巴的徒弟们。这样一来,即便有些徒弟在周边城市打工,仍能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远距离学习古老的族群文化。偶尔拜访到没有徒弟的达巴,尼玛会帮助他们找人来拜师学习。“我承诺,只要学成,我就送一头羊给他,”尼玛说道,“但找到的徒弟,不能喝酒太多,喝酒太多影响记忆力。”

平措达巴家的四个小孩在树林中玩耍(图片来源:雷笛)

尼玛的工作表述起来简单而轻松,但事实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别提完全是他在自费做这些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的必要条件,他都恰巧吻合了:本民族人,熟悉摩梭语,土生土长且长居本地能打听到达巴的居住地,有时间和一定的精力,有技术设备支持,以及有情怀。他有时甚至分不清,到底是他选择了这项事业,还是这项事业从人海中选择了他。

“我只是站的位置,刚好适合罢了。拯救这个文化,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早就有想法。你问所有摩梭的年轻人,他们都会说这个很重要。你问所有的专家、学者,他们都会说确实很重要。但是有人行动吗?根本没有的。年轻人要读书,专家、学者做完自己的研究就回城市了。这个只能由本民族、本地人来做。”阿七尼玛次而这样说道。

按照目前的收集进度和目存在的达巴数量,达巴文化的收集预计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夜晚,尼玛在电脑前整理达巴文化的影音资料。坐在荧光屏幕面前,我提出所有人的疑问:“如果到最后,达巴文化收集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收入,你会觉得失落吗?”

“这个事情的回报周期,绝对是很慢长的。但事情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很多古老的东西被新的代替,这些新的东西全世界都一样的。把这些古老的记忆忘掉以后,人也苍白了,同质化了,全国各地都一样了。我们生活世界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多彩都没有了。”

平措达巴家的四个小孩在花丛中玩耍(图片来源:雷笛)

著名社会学家乔治·里兹认为:当代社会同质化的产品支配着麦当劳化的世界,世界正在麦当劳化。速食餐厅的四个准则——效率、可计算性、可预见性、控制,正逐步席卷我们的生活。现在,城市人都在一种类似的生活背景下生活,全世界连锁店卖一样的东西,人们在各个地方吃类似的食物。麦当劳化作为经济人的选择是合理的,然而在人思维的多元化和发散性方面是不合理的。这“合理的不合理性”随着效率与发展,无不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总有人为文化的五彩缤纷,逆潮而行。

注:文章作者保有最终解释权。一切图片文字,均属文化保护公益宣传之用,严禁团队、个人进行任何形式的盗用。

作者

雷笛

编辑

北鸣沙苏洲禾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