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浙江日报」中秋佳节,万家团圆。我省一批援疆、援川专家干部因坚守岗位无法陪伴家人,他们通过视频通话“云”相聚的方式,与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亲人们团圆。情系山海“云”端相聚武义援疆农技员:万里之遥,送上丰收祝福本报讯(记者朱承徐贤飞 通讯员李增炜王超亚)9月20日晚7时许,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来自武义的农技员陈金生从食用菌大棚回到菌棒厂宿舍,他打开手机,拨通了公里外妻子李伟香的视频电话。这是他们过的第5个“云中秋”。视频另一头,李伟香正坐在电视机前,两个孙女一左一右依偎着她。儿子在外工作赶不回来,女儿女婿刚离开不久。陈金生是武义县三港乡曳坑村的种菇大户,早年靠种菇脱贫致富,是三港乡一带出了名敢闯敢拼的“陈大胆”。年,浙江发起援疆食用菌项目,57岁的他作为农技员报名前往新疆乌什种植推广黑木耳。截至年底项目期满,两年半时间,他带领当地9个村共计个贫困户从无到有种起黑木耳,成功帮助他们脱贫。还乡在即,陈金生却被当地驻村工作队拉住了。“陈工啊,虽然我们脱了贫,可黑木耳只有4月到8月能长,其他时候地里还是荒着的,看着揪心。你经验足,大家都信你,能不能再培育点什么?”年春,思量了一个春节后,陈金生独自乘上飞往新疆的航班。就这样,他又待了近两年,帮助村民稳收成、育新品。李伟香只去过一次依麻木镇,早上7时出发搭飞机,一路辗转,抵达陈金生落脚的地方已是深夜。她起初不理解老伴为什么要不辞辛苦跑来这里,陈金生说:“多亏家乡干部的帮扶,我走上了种菇脱贫的道路,如今有这个机会,我想帮助更多的人。”由于距离太远,陈金生一般等过年才回家,平时夫妻俩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