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中国铁矿八大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与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这是对中国矿产资源的顺口溜,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是四川人,但是他一张嘴说话,便带着一股浓郁的东北口音,那么他一定是攀枝花人。

步入攀枝花这座多万人口的城市,你会发现,无论你来自哪里,说何种方言,这里的人都无法判断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出现如此有趣的现象,还得从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说起。

攀枝花的历史变迁

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东北工人响应国家号召,有三万七千多东北人主动投身三线建设,来到了攀枝花。是因为解放初期,全国的重工业都在东北,攀钢和攀煤就是辽宁鞍钢和阜新煤矿援建的,自然有一部分东北人在攀枝花定居。那个年代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吸引十多万的年轻人、工人和知识分子。他们背起行囊离开家,来到金沙江畔,建设大型钢铁基地。

攀枝花于年建市,当时称之为渡口市,到年,更名为攀枝花市,是中国唯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异常随意,据说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兰家火山一带发现了储量数亿吨的钒钛磁铁,此事被毛泽东知晓后,问道:“那里叫什么名字?”众人都回答不上来,只知道那里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树的名字叫攀枝花。毛主席说:“那就把那里命名为攀枝花吧!”

在60年代以前,地图上是找不到攀枝花这座城市的。从地理上看,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部,与云南省交界,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当你走近这个城市你会发现,火红的凤凰树和木棉花遍布街道两旁,这个地处干热河谷、深陷现代工业污染的新兴城市,不止有那些庞大的工业产业,还有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

属于攀枝花的秘境,一排排红房子的古村落。

坐落在四川攀枝花境内金沙江畔的迤沙拉村是一座古朴而神秘的彝族村庄,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家家户户红色的外墙为整个村落披上了惊艳的外衣。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在这大山深处,居住着余户人家,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拥有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村内小巷纵横,密如蛛网;家家高墙深院,院院紧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迤沙拉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著名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的史迪威公路”的遗迹也在这里,至今还保存完整。

在这里每户人家屋子的正堂中央都放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听说村民们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香祭拜,他们怀着感恩的精神,感谢祖先,自然和天地万物。这种感恩,父母从小教到大。迤沙拉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著名“最后的史迪威公路”的遗迹也在这里。日暮时分,借着攀枝花温暖的阳光,坐在小山坡上,平凡而又惬意,一切都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攀枝花的“香格里拉”——马鹿寨

马鹿寨位于攀枝花二滩库区右岸海拔2余米的高山之巅,二滩水电站是去马鹿寨的必经之路。二滩工程是二十世纪建成的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大坝承受总荷载万吨和电站设计泄水能力立方米/秒在高坝中为世界第一。二滩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水电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川渝两地因此告别了多年的电力紧张局面,为下世纪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途经二滩水电站后,来到了马鹿寨。

七八月份是马鹿寨最美的时候,最佳观赏时间是8-10月。走进马鹿寨,恍如穿越了时光机,一下子置身远古时代的彝人部落。放眼望去,牛羊满山坡,你会看到在草原上肆意奔腾的马儿,偶尔有一小群在池边低着头饮水。淡黄色的小野花铺满整片绿色的大地,交相辉映,敕勒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概也就是此情此景了。

马鹿寨的沃柑是当地特色农产品,果皮易剥、汁多香甜、喉咙回甘。最重要的是在马鹿寨种植的沃柑是原生态无公害的。在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节目《我们在行动》中,演员钟汉良、胡静等加入到马鹿寨的扶贫项目中,打造了品牌“阿哒的柑”,“阿哒的柑”是彝语,意为“父亲的柑”。要是看到路边有卖沃柑的果农,大可买上几个尝尝鲜,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助力当地的公益项目。

从“百里钢城”到“康养胜地”,人口为什么流失严重?

一个全年平均气温20度的城市,全年日照时间小时,攀枝花藏着四川人对阳光的向往。这个没有冬天的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康养生活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你吃过攀枝花的芒果、枇杷等水果,你都会从中感受到来自阳光的甜蜜。

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建成米易县城、普达阳光、阿署达花舞人间、红格小镇太阳湖、迤沙拉古村落等一大批康养品牌项目。攀枝花海拔在-米,是世界上长寿区的标准海拔,这使得攀枝花的空气中密集存储了大量被称作“空中维生素”和“长寿素”的负氧离子。

年攀枝花成功进入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等。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攀枝花深入发展的重点项目。攀枝花工业城市的影响早已深入人心,而康养产业的推动,不知道能不能给攀枝花带来支柱性的发展。

在攀枝花这座宜居的城市,真的走了很多人吗?

有的网友说:外地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去攀枝花,攀枝花市的年轻人在外打拼基本也不愿意回攀枝花,你说流失不流失?

对于年轻人来说,攀枝花远离经济中心和消费市场,距离成都天府广场公里,到重庆朝天门超过公里,唯一离昆明最近的火车站也要公里,不得不说,地方偏僻确实限制了攀枝花许多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消费品)。有的学生在外地完成学业后,不愿意回攀枝花,就业机会相比大城市而言较少,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

很多人对攀枝花的印象还停留在工业城市上,抛开这些硬核的资源不说,着眼于生活配套设施,交通,地理位置,人均收入和消费,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不过,毕竟攀枝花是个年轻的城市,不比成都平原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支撑,我们期待他未来的转型成功。

这个独一无二的康养身胜地,和拥有特色多民族旅游的地方,你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