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才能好 https://m.39.net/pf/a_4791351.html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首府西昌市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不仅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更以独特的民俗食俗闻名遐迩,彝家的坨坨肉、杆杆酒、辣子鸡,以及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苏里玛酒、猪膘肉、猪肠血米卷等,别有风味,是一定不可错过的少数民族风味美食。凉山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素有“礼仪为重,大方为荣”之说,讲究的是以诚待客、以酒待客。彝族名菜坨坨肉、子鸡辣子汤年猪香肚、年猪香肠、豆腐连渣菜、萝卜酸菜汤、水煮荞粑、千层荞饼、烧烤肉、羊肉碎汤、回锅蛋等布拖冻肉是布拖县的彝族过年时给长辈拜年的最佳礼物,体现了彝族人孝敬老人、有福同享的精神。冻肉是用猪脚做的坨坨肉,味道麻辣凉爽,肥而不腻,鲜美可口。彝族妇女在唱过年歌时就有这样一句:“冻肉前胛到了父母家,子猪子鸡到了亲戚家”。建昌板鸭采用西昌(明代曾称建昌)当地的一种家禽鸭腌制而成。鸭肉细嫩味美,肥而不腻,在西昌一带远近闻名。小猪儿烧烤是布拖县彝族的传统风味美食。将一头重10多公斤的小猪儿放在烤架上翻烤,烤熟后,蘸作料食之,肉香扑鼻,回味无穷。手抓羊排采用当地出产的优质山羊肉为主料,以彝族特有的香辛料为辅料烹制而成,因用手抓食而得名。肉质细嫩软滑,浓香爽口,令人馋涎欲滴。吹肝是纳西族的传统待客佳肴。将新鲜的猪肝吹胀,掺入酒、盐、花椒等,煮熟后,拌以作料即可食用。味道鲜美,别具风味。酸菜坨坨鸡是彝家的传统风味美食。因其肉块如同“坨坨肉”一样大,故称“坨坨鸡”。汤味酸咸适度,口感甚佳。彝族芝依(杆杆酒)又称泡水酒、咂酒、杆杆酒,是彝族人民喜庆节日招待客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水酒,它全部采用粮食酿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彝族人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常常是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故也称转转酒。琵琶猪即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的传统风味食品。将宰杀的猪收拾干净后,在腹腔内抹上盐、花椒等调料,用细绳缝严,等水干后挂起来,其状如琵琶,故而得名。肉质十分鲜香,风味独特。坨坨肉意为“撒盐的肉块”,是彝族著名的风味菜。采用牛、羊、猪肉和鸡肉或野兽肉等制成。其中,最常吃的是羊肉和猪肉。由于这种吃法是将肉切成块状煮熟而食,而四川汉语方言称“块”为“坨”,故称坨坨肉。苏里玛酒最早称苏浬玛酒,因“浬”字较偏,人们就习惯称苏里玛酒,又称咣当酒,是盐源县泸沽湖畔摩梭人常饮和待客必备的饮料酒。将玉米、青稞、谷子等混合煮熟,加入酒曲发酵后,放入坛子内盖严储存。喝时,加温蒸煮,酒精含量30度左右,清香甜酸,入口绵和,多饮不醉,素有“摩梭啤酒”之称。猪肠血米卷是盐源县泸沽湖畔摩梭人的传统佳肴。将猪的大小肠内装上半熟米、猪血、猪油、盐、花椒、五香等原料和调味料,卷成圈后,再煮熟即可食用。为下酒的佳肴。酸菜汤凉山彝族的汤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酸菜汤。煮鲜肉汤时,放些酸菜,味道更鲜。瓦地则衣是彝族的传统风味汤菜,意思是“捣鸡蘸。将烤熟的鸡切成小块,或连骨带肉一起捣碎,放入温开水里,并加花椒、辣椒、生姜、木姜粉等,就制成了一道味美鲜香的汤菜。其他名吃坨坨鱼、石板烙饼、彝族连渣菜、彝族射地(即肉冻)、冕宁苦肉聚、彝族香肠、燕麦粑、香肚、西昌椒麻鹅、冕宁火腿、西昌卷粉、会理鸡丝饵块、荞麦粑、彝族腌血肠、会理口袋鸡、永郎邱记黄焖鸡、素烧大脚菇、彝家辣子鸡、会理汪麻鸡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