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手里拿的,不单单是一枚苹果,它是在我们盐源泸沽湖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之下,通过高产能的要求培育出来的优质产品,是泸沽湖的一张名片。我们要通过乡村采摘,通过乡村旅游,和我们的农业完美结合。让来泸沽湖旅游的朋友们进园采摘,让我们的优质产品得到她们的认可,并通过她们的传播带到五湖四海去,也助力我们泸沽湖的旅游横向发展,让我们的农产品搭上旅游快车。”这是盐源县聚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玉梅,在自己视频号上推出的冬苹果宣传片段。“这几天白天在果园里疏果、捉虫,养殖那边也有一个项目要上人,感觉比平常忙一些。”刘玉梅笑着说正在做的事情。她虽然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多年前就在“走出家乡,到外面去看看”念头的驱动下,到西昌参加了残障人士的公益事业。“虽然那时候每个月只有元钱的补助,但是能帮到更多的残障人士,我感到非常自豪。”她曾在西昌开过具有家乡特色的摩梭风情酒店,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人士。虽然做公益能帮助人,但仅仅是“授人以鱼”,刘玉梅更想“授人以渔”,“换种方式做公益,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就业,解决他们的困难。”于是,年,她返回了家乡盐源县。盐源历史上曾以“南方丝绸之路”而兴盛,而今又以盐铁之利、山川之胜和泸沽湖摩梭人婚俗而远近闻名,有神秘“女儿国”之称,又有被称为“乾坤奇经”的公母山,还有热水潭温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各种各样的风景名胜地可以方便游客游玩等,都是发展事业的有利条件。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刘玉梅在盐源县泸沽湖镇盖租村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种植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苹果。支柱产业:种植苹果见过世面的刘玉梅,种苹果,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只种早熟、晚熟品种。“这两个时节的苹果价格高,每份订单18个苹果最高可卖到元。主要走网络销售,网上销售占了70%-80%,去年销到最后没货了还退订了单,销售没问题。”刘玉梅说。那么贵还那么火,为啥?“我们种植苹果全用农家肥,不施化肥,也不打农药。这样长出来的苹果都是绿色放心产品。果大、色鲜、味美、无污染,不仅果味儿浓,而且皮薄、肉嫩,口感香甜脆。”苹果自身的品质高,再加上刘玉梅做公益时结识的全国各地残障人士的帮助,还有团队中两名专门从事网络销售的高材生的营销策略,刘玉梅种植的苹果,销往了全国各地。“这几天,京东商城已经在和我谈合作了。等苹果成熟,他们就自己到果园里来采摘,目前谈的订购价格是每公斤16元。”谈到今年的销路,刘玉梅心里美滋滋的。齐头并进:生态养殖带动全村人、尤其是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过上富裕生活是刘玉梅最早外出做公益的心愿。年,她在盖租村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盐源县聚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取得了营业执照;年,合作社初次盈利,养殖收入了30万元;年,合作社种养殖盈利破百万。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员29户,其中21户为脱贫户,5户为残疾人家庭,总土地面积达亩。据了解,合作社的亩苹果园是天然的饲养场地。放养于果园中的鸡、鸭、鹅,绿色生态,基本都由游客到果园里来采购苹果时购买或者就地宰杀消费。“在餐饮方面,游客能吃到生态园里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果蔬菜、果园里散养的土鸡和农家腌制的腊肉等,这些都是游客可以随时查看的放心食品。生态园还能提供原汁原味的摩梭族民族餐和篝火晚会,让游客最直观地感受到摩梭文化。”刘玉梅介绍说。今年,生态园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二代野猪。“我们准备在生态园销售烤乳猪,也可以进行初加工之后,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刘玉梅说。亩的果园,为绿色养殖提供了优良的圈养场地和优质的食物来源。通过有效利用地理优势和当地的环境优势,刘玉梅的生态园拒绝饲料,提倡山林养殖,目前,合作社正致力于打造无污染的生态养殖园。希望产业:乡村康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刘玉梅还打算打造远离城市喧嚣的康养基地。“城里的老人有退休工资,有养老保险,农村的老人却没有这些,而且有些子女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老人在被照顾上有些欠缺。”刘玉梅接着说:“早年在外做公益活动时,也看到不少的残障人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加了外出游玩的机会,我也想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到自己的家乡来看看。”这便是刘玉梅打造康养基地的初衷。“预计五年内,在生态种植和养殖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主要着力于发展康养产业,以增加合作社的收入来源。”这是年刘玉梅参加凉山州人社局组织的“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上谈到的想法,她计划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五年内修建六栋用于康养的石头房。令人惊喜的是,五年的计划,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到年5月,合作社的六栋石头房就完工了,每栋约六七十平方米,提前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刘玉梅说:“年、年是投入资金最多的两年,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苗木栽种、管理和人工上,每年投入都不下六七十万元。虽然种苹果和养殖的收入不错,今年预计可以达到万元,但合作社还面临不少的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通往生态园的泥巴小路,每当下雨,车辆就没法通过。”一年上一个台阶,刘玉梅从年形成初步创业意向,经过5个年头的发展,到年,她的产业预计产值便达万元。去年开始,合作社雇佣人员达69人,工资支出57万元,合作社成员实现了年收入翻番……合作社不断发展是一个女人艰辛的奋斗足迹,她的奋斗历程和成果是用残疾的脚书写下来的。站在新的起点,刘玉梅准备发展好种植、养殖和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中,发展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让更多的村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来源:凉山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