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凉山

凉山首府驻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昭通和四川宜宾、乐山,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高南低。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历史沿革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图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

西南夷分布图

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

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

蜀汉建兴三年(年),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

延熙元年(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

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年),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

晋明帝太宁元年(年),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年),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年)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年),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年),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年)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年)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年)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

唐武德元年(年),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年)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年)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年),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

贞观八年(年)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年),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年)置会川县。

武后大足元年(年)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年)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年)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

唐肃宗至德元年(年)吐蕃、南诏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年)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年)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年),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年)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年)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

唐文宗大和三年(年)至大和六年(年),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咸通六年(年)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诏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

元宪宗五年(年),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

元宪宗九年(年),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年),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

至元十年(1年)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年)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年)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

至元二十一年(年)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年)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年)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年),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

元成宗元贞二年(年),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至元十三年(年)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年)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年)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

洪武二十一年(年)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年)撤金县,

二十四年(年)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年),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年)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

永乐元年()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年),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

万历三年(年)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

清顺治五年(1年),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年),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年)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

康熙十二年(年),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年),清军收复建昌诸卫。

雍正六年(年),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

清宣统二年(年),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

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

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4]

年,撤销会理县,设立会理市。调整后,凉山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

自然资源

凉山壮观的景观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主要优势矿产有钒钛磁铁矿、富铁矿、铜矿、铅锌矿、锡矿、稀土矿、潜在优势矿产有金红石、金、银。集中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德昌、会理、会东等县。非金属矿产也很丰富,产地遍及全州。位于川滇地轴成矿带,已探明矿种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其中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万吨、中国第二,仅次于内蒙古的包头(万吨),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全省第一,铜、锡、钴、钼等占全省的80%左右,铜万吨、铅锌万吨、铁15亿吨,钒钛磁铁矿12亿吨。另外,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

大山怀抱

植物资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森林植被跨越省内“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其植被分布多样,类型丰富。海拔~米以下的南部金沙江干热谷植被,含有多热带成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木棉、番石榴、酸角、橄仁树、红椿、木蝴蝶、黄杞、小桐子、余甘子、羊蹄甲、黄茅、营草、荩草、芸香草,东北部海拔米以下雷波县回龙场砖户村至柑子乡鸡心巢村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植被,水热条件与南部金沙江河谷和北部大渡河、尼日河河谷差异较大,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树种为主的天然植被已破坏殆尽,人工零星栽培有油桐、乌梅、苦楝、榕树、白腊树、女贞、杉木、柳杉、柑桔、枇杷等;灌木有黄荆、余甘子等;草本植物以黄茅、拟金茅为主。

动物资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内脊椎动物计有5纲、40目、科、种(含亚种),占四川省的52.1%。其中,兽类9目25科87种,占省的39.5%;鸟类计18目49科种,占全省的63.2%。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兽类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虎、羚牛、豹和云豹等。鸟类有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斑尾榛鸡、金雕、黑颈鹤、白鹳、黑鹳、白尾海雕、雉鹑。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兽类有小熊猫、猕猴、短尾猴、黑熊、马熊、穿山甲、豺、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金猫、丛林猫、林麝、马麝、白臀鹿、水鹿、鬣羚、斑羚、岩羊。鸟类有白琵鹭、鸳鸯、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大鵟、普通鵟、白头鹞、鹊鹞、鱼鹰、棕背田鸡、血雉、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红腹角雉、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红隼、燕隼、灰背隼、针尾绿鸠、楔尾绿鸠、大腓胸鹦鹉、灰头鹦鹉、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毛脚鱼鸮、领鸺鹠、斑头鸺号鹠、灰林鸮、短耳鸮、白腹黑啄木鸟。

地方文化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于脑后。长三四厘米,系红色棉线穿于耳际。或戴红色石质小圈,用线穿入圈中,分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披毡。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

金沙砚系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文地图

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的深谷之中。最常见的有“绿标”、“黄标”、“青花”、“冰纹”、“水纹”、“彩线”“火烙”、“翡。

摩梭文化

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是全世界母系氏族文化,极为珍稀的遗存,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极具旅游价值。

民俗传承

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传说、迷人的自然景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中国彝族古朴、浓郁、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具有凉山自然封闭形态的包括天文、星相、历法在内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

彝族毕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