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
经济增速较快
盐源县“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34亿元增长至年的.29亿元,总量排位由全州第5名上升至第4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37倍,年均增长6.47%。年,盐源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8亿元,是年的1.44倍,年均增长7.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元,分别是年的1.39倍、1.69倍,年均增长6.74%、11.06%,城乡收入倍差由2.49降至2.0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主体增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全县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4个,争取项目资金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贫困人口清零
高质量完成“一超六有”“一低七有”“一低三有”等指标,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国家抽检评估及统计普查。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彝家新寨户、危房改造户,家徒四壁、人畜混居、夏不遮雨、冬不挡风的居住环境彻底成为历史。
发展后劲更足
持续扶持壮大富民产业,核桃、花椒、苹果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63.8万吨、产值45亿元,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户户有项目”新格局。
成功引进25个优质工业项目,规上企业增加至24家,农产品深加工、风电开发等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
全力推进雅砻江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项目,4个风电场、5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运,风电、光伏装机达到65万千瓦。
关门山大桥、“引水入盐”、塘峰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金河大桥建成通车。
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新板块异军突起。
发展优势凸显
被命名为国家级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苹果重点生产基地县、高原红苹果名县,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现代烟草发展成效突出县等称号。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功举办第二届、第三届苹果节和首届核桃节,承办四川国际自驾游博览会、环泸沽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摩梭文化国际论坛、泸沽湖国际帆船赛等活动,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凉山西部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
城乡融合发展
以泸沽湖旅游景区5A创建为中心,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工程。倾力打造“美丽县城”,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改造国省干线.6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实施增减挂钩项目40个,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个,饮用水质达标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质达标率%。落实湖长制,大力实施“绿化盐源”行动,人工造林.35万亩,石漠化治理54.8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7.02%。
社会事业发展
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投向民生。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乡镇中心校、“一村一幼”全部达标,“一乡一园”建设、“学前学普”行动深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医院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艾防攻坚和生育秩序整治扎实推进,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7.18%。禁毒形势得到有效扭转,新滋生吸毒人员连续五年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自身建设加强
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改革,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依法开展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3件,政府系统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成绩优异
年,盐源县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斗争和严峻考验,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交上了一份彰显“盐源力量”、体现“盐源效率”、展现“盐源担当”的优异答卷。
实现粮食产量23万吨,促成新希望六和集团、正邦集团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4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泸沽湖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22亿元。扶持培育限上企业8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32.6%。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生态底线守得更牢,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县城形象品位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全面落地,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得到新强化,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廉政建设得到新加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十四五”展望
未来五年,盐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5%左右,经济总量在全州进位争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成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州,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活力充分迸发,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明显提升,治理效能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新型城镇化体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乡水利设施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两省四县”中心县城。
来源:凉山新闻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