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直过民族”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边疆少数民族还过着原始生活,仿佛处于“人类的童年阶段”;所谓“直过”,就是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全国“直过民族”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县,就是中缅边境线上的一座小城——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受社会历史、地理位置、民族宗教等因素影响,澜沧县贫困面大、程度深,到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20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5.85%,是脱贫攻坚战中极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年,澜沧县被列入上海市对口帮扶受援县之一,由黄浦区对口帮扶。24年来,上海组织实施了一批帮扶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3.2亿元。
图说:澜沧县城航拍全景。
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疆,温暖与爱心源源不断。当地人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澜沧县实现的是‘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安居:“整村打造”世外桃源
茅草盖屋顶,竹编糊上泥巴,就当成墙;室内伸手不见五指,为了御寒,这里盖房子不装窗……在竹塘乡云山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间简陋小屋,当地人叫它“竹笆房”“挂墙房”。
云山村的农户均为“直过民族”拉祜族。若非亲眼所见,实在很难想象,直到年,竟然还有人仍住在这样原始的房子里。村干部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农户人均纯收入仅为元——这个数字,不到全乡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不足全县的三分之一。
图说:澜沧县上海项目示范点云山村航拍全景。
“原来在澜沧,像云山村这样的情况不少。”上海援滇干部、澜沧县副县长张辉到澜沧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县,“有的人屋里没有家具,就在地上弄个床垫直接睡;有的人好不容易有一个沙发,靠背上却有这么大的窟窿。”说着,他在空中比了一个大大的圈,“可能也是从别处捡来的。”
“直过民族”的贫困鸿沟如何跨越?上海拿出的特色方案是“整村改造”——集中优势资源,打响贫困歼灭战。
-年,上海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帮扶云山村。在沪滇两地的合力帮扶和各方力量的广泛支持下,这个拉祜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凡是在村里看得到的,基本都是上海建的。”澜沧县扶贫办沪滇帮扶项目负责人穆楠这样形容。
新房怎么建才好?让村民自己提想法。屋顶是大斜坡,符合民族特色;就地取材的碎石料装饰围栏,保留自然气息;家门口有小菜园,想吃什么菜就摘一点;家畜集中圈养,再也不用直接和猪牛睡在一起……从上海来的公益设计团队改了一稿又一稿,要确保新家是村民们真正喜欢的模样。
“宽敞,明亮,好住!”尽管普通话说得不好,但只要提起新房,村民张大友脸上的喜色就藏不住。年,竹笆屋开始改建,他自己贷款支付了4万元,政府补贴了4万元,现在新家的住房面积有约66平方米。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电视、沙发、床柜等都陆续添置了。
年,和张大友一样,村民们基本全部搬进了新家。今天的云山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再也不会“到处臭烘烘”“找不着下脚的地”了。天气好时,村寨间云雾缭绕,仿佛“云深不知处”的世外桃源,正如其名。“竹笆房”在村里只留下一间,特意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图说:东回镇班利村。
安康乡南栅村、勐朗镇罗八村、东回镇班利村……以云山村为样板,上海项目又在澜沧县多个点位开花结果。截至目前,上海在澜沧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个。
产业:让“青山”变成“金山”
在“整村改造”中,除了危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造血”——通过扶持特色产业,让村民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生火,烧锅炉,煮粮……在云山村蒿枝坝,刚刚投产的云辉酒业飘出阵阵酒香。酿造车间里,工人张六金一早就忙活开了。
张六金是蒿枝坝一组的村民,曾经是建档立卡户,仅靠种植稻谷、玉米等维持微薄收入。“新厂正需要烤酒工人,问谁能吃苦。”张六金主动报了名,“我说我是吃苦长大的。”
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技术,每月工资能有元。更令他开心的是,酒厂就在家门口:“骑车5分钟就到,孩子方便照顾,周末还有时间干点农活。”
云辉酒业由上海出资建设,所产的酒非同一般,是三七酒——这是当地“林下三七”产业链中,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环。
图说:上海市黄浦区对口帮扶林下三七种植合作基地。
林下三七,是中国工程院“农民院士”朱有勇团队根据澜沧地理气候特点量身定制的科技扶贫项目。借此成果,年底至年上海整合万资金,在朱有勇院士的指导帮助和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组织实施下,帮扶云山村、东主村建起了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示范基地与三七酒厂。
“青山”变成“金山”。走进种植基地,阳光从高耸的松林间丝缕垂落,地上是一排排矮矮的“小帐篷”。蹲下查看,避雨膜覆盖下,三七涨势喜人。“三七的经济效益比普通农作物高得多。平时需要经常勘查,及时清除杂草等。”基地相关负责人李洪城告诉记者,“到目前,有大约名村民来基地打工,每人每天可以80元收入。”
“村集体可以按比例享受三七种植示范基地与三七酒厂的收益分红;农户可以在基地或酒厂务工,也可以通过种植玉米、高粱等为酒厂提供原料。”张辉同记者算了一笔账:收益分红、土地租金、务工所得、种植收入……就这样,昔日产业薄弱的拉祜山寨,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增收产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有人留在家门口,也有人选择走出去。
记者到澜沧的第二天,正遇上圆通快递与澜沧县签约合作,要在当地招募更多劳动力,送往位于青浦的物流园区工作。“上海需要工人,当地需要工作,这是双赢的合作。”圆通快递相关负责人许张清告诉记者。
“截至到9月底,今年我们已经送了人到上海工作。”澜沧县人社局副局长范丽芳介绍,依托沪滇劳务协作专项资金,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年至今已劳务输出至上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
教育:“竹蜻蜓”飞向“呀米呀吧”
9月1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新生开学典礼在澜沧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举行。有多特殊?这是学校的第一届开学典礼,而校园其实还没有完全建成。当天,两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一个食堂已可使用;而另一边则布设了围挡,还在火热施工。
图说:9月16日上午,学校组织了学生举行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听说是上海来的学校,家长们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