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干流穿越境内余公里,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
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不断把凉山建设成更加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一个个成就让凉山更凸显生态的底色。
实践中探索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凉山坚决贯彻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在实践中探索。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屏障,凉山州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脆弱区治理、草原生态奖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提升森林质量,恢复草地植被。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凉山深入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强州”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凉山的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态保障和有力的产业支撑,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凉山美丽篇章。
年11月,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
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统筹发展和保护,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绘就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美丽画卷。
对此,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三大重点: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夯实绿色崛起生态基础;二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三是呵护天蓝地绿水清美丽环境,系统提升生态安全水平。
至此,一幅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新图景,徐徐在凉山大地铺展。
今年6月11日,州委九届五次全会举行,提出要聚焦聚力走出具有凉山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其中,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资源能源大文章、文化旅游大文章,每一项都和凉山的“绿”分不开。
凉山的“绿”浓墨重彩,已然成为凉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最靓丽的底色。
探索中成就
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的探索,带来的是一项项显著的成效。
脱贫攻坚期间,凉山实施了《凉山州生态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明确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路径。全面实施生态补偿奖补政策,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工程、生态就业、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以国有森林、林地资源管护为重点,利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按月发放劳务报酬。落实生态护林员(护草)补助资金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含续聘人)人,使个贫困家庭受益,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斐然。
——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良好水平。年,凉山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率99.3%;水环境质量巩固改善,5个国考断面和10个纳入考核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
——生态建设与修复成绩斐然。全方位开展“绿化凉山行动”,全州完成营造林.8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年的43.00%提高到51.93%。将占全州辖区面积71.2%的12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将48.7%的辖区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稳步提升。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了生态环保机构改革、垂直管理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和综合督查等各类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60%,水电装机容量达.4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3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86.8万千瓦,凉山州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有序推进。在《凉山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引领下,始终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加法”、污染治理“减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
70年历程,凉山不断探索,不断成就。未来,凉山将厚植生态本底,奋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文图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斗鹏
编辑
胡德培
责编
李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