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新闻发布会昨(15)日召开,会上通报了年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发布了20件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包括理塘县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聂之眼”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案、盐源县整治泸沽湖景区栈道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等。新闻发布会现场据了解,年7月1日施行的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年5月1日施行的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明确了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的本质是助力依法行政,共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长江流域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设。截至目前,省内已建立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赤水河、贡嘎山、华蓥山、瓦屋山等山川河流保护的跨区域协作机制。与渝、黔、滇、藏、青五地签订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同时增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跨部门协作。与省河长办出台《关于协同推进全省水环境治理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意见》。泸州、绵阳、雅安、阿坝等检察机关会同林草部门在50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检察联络处,建立生态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据悉,年,全省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和公告件,起诉件,立案数、诉前程序数、起诉数分别是年的2.3倍、2.2倍、2.6倍。其中,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件,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件,立案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件,立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件,立案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4件。通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湿地、草原亩,督促整治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养殖场家,督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千克,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7.7亿元,挽回国有财产损失万元。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主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脱贫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提高立案质量,提升立案后启动诉前程序的案件比例,聚焦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