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水库的建设将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

凉山新闻网讯(文/图刘晓琼代月)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凉山州盐源县境内,是雅砻江四级支流马坝河流域的控制性枢纽工程,距盐源县城26公里,由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m,规划水库总库容1.46亿m3,电站装机千瓦,灌溉面积36.2万亩。工程静态总投资39.5亿元,施工总工期为42个月。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的建设任务为解决盐源县灌溉、城乡生活供水及发电等综合利用,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

60年的期盼三代人的梦想

为解决盐源县平坝用水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该县便已经着手水库建设,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而停建。年,龙塘水库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至年10月4日,龙塘水库第二次上马开工建设,但因中央调整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因此龙塘水库第二次按下暂停键。

年12月,盐源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将龙塘水库工程重新提上了建设议程。至年2月1日,盐源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指挥部,开展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从年到年,整整过去了63年,63年时光飞逝,63年风雨变幻,虽然有多重条件限制,但盐源人民对于龙塘水库工程建设的初心从未熄灭,龙塘水库的建设也承载了盐源人民三代人的梦想。

龙塘水库的建设承载了盐源人民三代人的梦想。

争分夺秒龙塘水库移民搬迁跑出“加速度”

龙塘水库工程建设是盐源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件盛事,在盐源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历史选择了盐源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时代,这代人也将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所托。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年5月18日指挥部正式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根据龙塘水库工程规划,至规划水平年需搬迁安置人口人(水库枢纽工程区人,灌区人),在实施过程中短短6个月时间,共计完成了户人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占水库淹没影响区规划搬迁人数的99.03%。其中围堰截流范围内户人已全部签订搬迁安置协议并完成搬迁。时间进度比预期提前两年,龙塘水库工程移民搬迁跑出了“加速度”。整个搬迁过程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龙塘水库工程移民搬迁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搬迁、平安搬迁、幸福搬迁。

同心共筑的“龙塘经验”

回顾6个月来龙塘水库移民搬迁工作取得的成果,是决定性的、开拓性的,这一结果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实干担当、接续奋斗,归功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的奋力拼搏、辛勤付出。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站位启动,强化顶层设计。组建了县、乡镇、村级及企业四套领导小组,构建起各方联动、协调平衡、互为支撑的指挥体系,确保了整个移民工作指挥有力、指挥有方、指挥有度,工作开展有力有序。

二是多管齐下,高质量推进。印发龙塘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宣传册1千余册,确保政策宣传落到实处,移民政策深入人心;实行工作组分片包户,“白加黑”“五加二”进村入户,政策宣讲走在田间地头,火塘夜话、坝坝会讲到百姓心头,与群众同坐一根凳,同聊一件事,以真心换得真情,移民搬迁工作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协议签订工作高质量推进。

三是强化服务措施,提升宗旨意识。先后向广大移民群众发放余份移民搬迁工作意见与建议征求表,广泛听取移民群众在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心,体验到移民搬迁工作的真情,从而谱写盐源新时代干群“鱼水深情”新曲。

四是强化法治宣传,着眼公平公正。坚决把依法行政,兑现政策优惠作为根本着力点,移民搬迁过程与司法公正统筹结合、同步推进,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风险稳定评估前期介入;法律宣讲入千家万户,法律顾问一线咨询服务,确保了政策兑现“一碗水”端平,移民搬迁工作实现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龙塘水库移民所取得的成绩,倾注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心血和汗水,是几代盐源人为之而奋斗的结果,这一历程所有的执着与坚韧、担当与付出、艰苦与磨砺,在今天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共有的精神符号,引领着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向着实现“盐源梦”奋进。

用渺小的力量汇聚成伟大工程

龙塘水库搬迁工作创造出的奇迹,离不开每一位移民工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龙塘水库当地居民举家外迁的配合。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当中,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移民群众搬离世世代代居住的田园乐土,去重新寻找新的生活家园,用一代人的迁徙换来几代人的梦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实际行动值得每一个盐源人民称赞,是他们的付出为盐源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造福了全县人民群众。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龙塘水库工程建设事关盐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是一项县委、县政府极其重视、社会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