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宁宁
金沙江下游,在隔江相望的四川宁南与云南巧家之间,正在建设全球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它的首批机组将在年投产发电,预计年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43亿千瓦时。
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白鹤滩-江苏千伏特高压直流输配电工程交流站及部分速配电线路项目核准的批复》,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配套送出工程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电站投产后,把清洁能源能安全跨越两千多公里输送到江苏、浙江等地的重要通道,该基础工程预计于年7月前建成。
11月13日早上8点,冬日暖阳中,西昌市玄生坝村中转站早就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量的铁塔建材堆放在场地上,一辆辆运输车从这里装车后,将建材送往各地施工现场。“这批物资有从吉林、山东、江苏等,通过火车、汽车运输过来。”国网四川物资公司工作人员刘柯余介绍,总共要接收基、6万2千吨左右的铁塔建材和物资,在中转站汇总后,经过分类和建设需求,再发出指令运输到布拖、昭觉等地的施工现场。
“每天30多辆车负责运输,最远要运到公里的施工现场。‘双11’当天中转库就接收铁塔建材近吨,发运吨。”刘柯余打起了比方,中转站好比收包裹后负责送到客户手上的菜鸟裹裹,他们负责接收白鹤滩送出工程的建材等物资,然后进行分类、沟通协调、匹配施工现场的需求,再送往建设一线。“一般今天装车,明天就能到,效率还是很高的。”
施工遇重重困难:
气候恶劣加地形因素影响
玄生坝村中转站的建材等物资收到“下单点菜”的命令后,经过精准对接,一部分就运往了起于西昌市布拖县的白鹤滩水电送出工程施工包二段项目施工现场。
该项目工程投资总额约3.62亿元,分为白鹤滩左岸电站~布拖换流站一期1、2回千伏线路工程和白鹤滩右岸电站~布拖换流站一期3、4回千伏线路工程,分别要新建铁塔基(其中同塔双回28基,单回铁塔基)和新建铁塔基(其中同塔双回21基,单回铁塔基),工程跨越河流包括金沙江、交际河、三岔河等,涉及多个冰区,点多面广。
“货车、爬山虎、索道、骡马、甚至自己修路.....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就是为了保障顺利运输到现场。”项目执行经理邹忠旋扳着手指数了数,截至目前,在施工现场共修了52条路,一条路大约长1.5公里,“这样的运输成本很高,但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进度。”
他介绍,工程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滇北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地貌影响较大,表现为长冬无夏,气候寒冷,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短,灾害频繁。
“首先就是受降水多影响大。”邹忠旋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施工最怕遇上下雨,每天看天气预报是下雨时,都多么希望预报是不准确的啊。”
9月份长达20多天的降雨给运输、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尽管采访当天太阳高照,但走在泥巴路上一个深一个浅的脚印都让人站不太稳,更不用说在稀软泥泞的路上运输分量不轻的建材了。“为了运输,我们在地上铺了很多钢板,但一下雨还是很难行动。气温再低一点,钢板表面会结冰,车辆会打滑,十分危险。”
运输不便也成为昭觉县谷曲乡施工现场的头等难题。在这里将建成川内最高的电力铁塔。
踏着自建的水泥阶梯,布拖一期项目总工张育指着施工场地介绍,30多名工人们正忙着挖铁塔基坑,一般深度都在10米以上。“这里海拔米,将在明年3月前建成高.7米,重达吨巨型铁塔,届时将成为川内最高的电力铁塔。”
他介绍,7-8月平均雨天时间超过10天,12月份到明年2月为霜冻期间,气候变化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赶进度是时刻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啊。”
除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地形也成为了施工的一大阻碍。
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路径区域内海拔高程为~m,相对高差约为~m不等。沿线山间谷地多呈“U”型或“V”型近南北向展布,两侧山体陡峭险峻、高差较大,一般坡度20~35°之间,局部可达45°。
“施工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高差,施工区域最大高差高达0米,转角多,会出现上拔力,张力大,属于超常规施工的极限条件。”雅中-江西±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安全总监杨宏指着施工现场正在进行的张力放线作业说。
该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建设的第四条水电外送通道,始于盐源县,止于江西抚州市,线路全长公里,途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5省,新建换流站2座,额定输送容量万千瓦,工程总投资约亿元。
“该工程还将跨越高速公路、跨越50万伏缆普,技术安全风险大,施工区域属于无人区,道路不通,作业十分困难。”杨宏介绍,此前70多天的降雨天气让施工难上加难,运输受阻,机器无法进场,只有停工。
确保进度不受影响:
应用新技术设备,人员丝毫不松懈
“去年10月23日开工,预计今年12月30日前将完成主体工作,全部工程将在明年4月30日竣工。”杨宏信心满满地表示。
邹忠旋介绍,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包2)项目从9月15日开工到现在,已经完成了70%的工程,下一步就准备开始组铁塔,将在明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设。
该项目将止于白鹤滩-江苏±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布拖换流站,后者将在亩左右的土地上,按“三站合一”的标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换流站,成为白鹤滩水电站水电送出的“中转枢纽”。
“目前该换流站已经核准,进入前期建设准备阶段。”布拖换流站建设人员介绍,至江苏直流和布拖交流为一期工程,“简单来说,该换流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水电站生产送出的交流电转换为损耗更小、更易长途输送的直流电,安全稳定地送往东部地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确保进度不受影响实属不易,这离不开施工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张育说,其中就包括独立研发的基坑开挖一体机。
“该一体机首先能保护人员安全,免除人体收到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影响。同时,省时省力,减少人员工作量,提高现场人员作业安全度和效率。”
其次,应用无线视频集中监控系统。工程施工点多面广,安全管理压力巨大。在放线工程中,张牵场地及放线区段内将采用无线视频集中监控系统,通过指挥台,可以视频观测到张牵场地各重要地点操作情况、各塔位工况,以及放线走板过滑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处理故障,保证放线施工顺利进行。
应用全天候架空输电线路弧垂测量系统。由于项目所在地云雾较多,视界不好,采用以往的经纬仪弧垂观测方式,子导线间的弧垂调平将非常费时、费力,而且精度不易达到要求。因此,拟采用自主开发成功投入使用的全天候架空输电线路弧垂测量系统进行弧垂调整。
应用智能违章识别系统和火源监控系统。提高现场安全管控能力的同时,还能自动精准感应温度较高的区域,并及时报警,防止森林山火的发生。
“除了使出浑身解数和各路‘武器’,进度得到保障也与工作人员恪守职责,任劳任怨的态度密不可分。”邹忠旋说,自己平均每天要接打、个电话,同事的母亲去世、父亲住院也坚守岗位,丝毫没有退缩,怕的就是耽误工期。
刘柯余也表示,因为运输的需要,他们一般晚上8点开会至凌晨12点,收集各个施工地点的建材需求,并作出次日的运输计划。
“加班加点是常态,但为了保障工程进度,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邹忠旋说,建成后,该工程既能让更多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也能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社会经济低碳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