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老树,摩梭女子村中行。舍垮村浓郁的摩梭风情游,正推动这个村从乡村旅游走向乡村振兴

舍垮村位于泸沽湖东南岸川滇交接处,一村垮两省,是泸沽湖畔摩梭群居村落保存原貌较完整的村落,浓郁的摩梭文化风情,让这里成为深度体验摩梭文化的好去处。

这里,曾经是泸沽湖畔边远的贫困村,交通闭塞,村民生活困难。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下,近年来,舍垮村以“党建+”为抓手,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富民产业、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各个领域都有党支部的声音,既推动工作开展,又提升了党支部组织力,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党建+脱贫攻坚”

精准发力拔穷根

金秋时节,走进舍垮村冬桃种植园里,漫山遍野的桃树,硕大的冬桃挂满了枝头。近年来,舍垮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议事会,组建土地流转中心,注册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闲置土地统一流转、整合利用,引进瑰典花业农业种植、西昌东福农经种植公司等企业,建成高原优质冬桃基地亩、食用玫瑰基地亩、草莓种植基地80亩,集中养殖家禽1万只。与此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唱主角,清晰界定企业、村集体、群众三者利益关系,年终进行分红。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

大力实施“党员提能”计划,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请进来讲、送出去学、实干中验”等形式,全村94.3%的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教导员、群众服务员、发展引导员。坚持开展“每名党员每月一件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做好事实事件次。建立“爱心教育基金”,资助大学生34名、高中生余人次。

实行支委联组、党员联户“双联共建”。开展与贫困户的结对共建,全村35名党员结对联系73户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件次。与冕宁县彝海村、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支部开展“千里结对共建”活动,并先后组织50余名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互访互学。与相邻的云南省宁蒗县山垮村开展“边界党建结对共建”,整合区域内优势相似资源,形成开放合作、同盟发展的良好格局。

“党建+产业发展”

富民增收结硕果

世居湖畔的摩梭人因保留着母系社会遗俗而备显神秘。舍垮村全村总人口人,其中贫困户73户人,于年实现脱贫摘帽,随着泸沽湖旅游产业的发展,摩梭人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不再局限于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

依托泸沽湖4A景区及完整的古村寨,结合当地独有的摩梭民俗,舍垮村大力推动能人“带路”,发展第三产业。新建摩梭文化传习所,评定摩梭文化传承人21人,着重保护摩梭母系大家庭70户,打造摩梭文化家访户21户,每年补助万元。能人大户开办民俗餐馆、民俗客栈18家,成立合作社2个,建立农耕体验园2个、种养殖示范基地4个,94名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户受益、经济能人增收“三赢”局面。

突出党员“引路”,实施“两个双向培养计划”,16名党员被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4名,村“三职”干部全部成为“双带”能人,从“双带”能人中推选村“两委”干部7名。村党支部书记李比玛扎石牵头注册的摩梭传统手工艺制作公司,与成都、西昌2家公司建立合作开发关系,其产品销售到泸沽湖景区和丽江市的各网点。3名党员引进公司开办了“摩梭阿妈”农产品实体店和网络销售终端,对全村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走上了“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采取“党员(致富能人)+产业项目+农户”的模式,每名党员联系3至5名农户,做好入户宣传解释工作,引领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或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成为经营主体成员。发动村民流转土地亩,发展特色农业亩,运营猪槽船41艘。截至目前,村里所有的农户都加入到各类合作社中,84名外出务工人员也返乡创业或加入劳务合作社,年,舍垮村实现人均纯收入元。

“党建+基层治理”

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舍垮村,摩梭家园宁静优美,村里的民居仍然保持着摩梭传统建筑结构风格,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已染秋色,走进四合院落,房屋按照门楼、正房、花楼、经堂次第布局,干净整洁。

近年来,舍垮村村支部积极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每年评选一批“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女婿”,每季度邀请模范人物到“农民夜校”现身说法。并举办春节文艺联欢会、新春篮球运动会,引导群众从“赌桌”走向“舞台”、从“酒桌”走向“运动场”。精神文明建设,使得家庭里夫妻关系更加和睦了,邻里间大家和谐共处。

与此同时,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督促党员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按照隆重简约的原则举办成丁礼、葬礼等传统仪式。红宴20桌、丧宴30桌、菜品9个的“上限”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群众的“人情”负担减轻60%以上。

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规范以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村委会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的“四会”议事制度,建立村“两委”会、民情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会”联动制度。

按照“全民拟定”原则,每3年修订一次村规民约。专聘9名义务监督员,对村规民约的落实情况开展日常监督。设置“红黑榜”展板,及时公布遵守村规民约的先进典型和“黑名单”,用荣辱激励群众,用典型教育群众。成立舍垮村乡贤治理咨询委员会,就全村经济发展问计问策21场次,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发展中来。(记者袁蕾冷文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