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惊鸿一瞥,开启若梦浮生

惊鸿一瞥,开启若梦浮生

年四川雅安,泸沽湖土司、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彝务指挥的喇宝臣,前往参见时任西康省主席兼原国民政府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

末代土司喇宝臣

刚进官邸,巧遇一名柳眉星目,乌黑长辫至腰,容貌姣好的女子,喇宝臣从人群中一下子被她吸引住了,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

女子看见一名身穿藏式军服的年轻男子盯着自己看,脸一红,用藏语回了一句问候说话,就离开了。

喇宝臣是土生土长的摩梭人,只懂一点简单的汉字,与官方交流非常困难,还要面对众多纷繁的族内女性事务,他想到娶一个文墨好、能力强、外交好的汉族女性为妻,协助他处理摩梭族内外事务,这也是此行的另一个主要目的。

摩梭博物馆内的摩梭贵族夫人像

刘文辉为他找来多名适龄女子的相片,喇宝臣看了均摇头;当他说出心目中的那名偶遇女子时,刘文辉大赞土司有眼光。

喇宝臣看中的女子是刘文辉二十四军中的军需处处长肖曾元十六岁的三女儿,姓名叫肖淑明。

年肖淑明出生于成都文庙街,自幼饱读诗书,在成都渡过了美好的童年,后来举家随军迁至西康。

年肖淑明16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她,有如出水芙蓉,风采照人,而且才艺俱佳,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一手毛笔字更是写得遒劲潇洒,是学校公认的才女、校花。

除了才貌,肖淑明更有着常人少有的勇气,她曾经约了3个女同学一起离家去东三省参加抗日,途中被家人拦截才作罢。

刘文辉遂为两家做媒,肖淑明本不情愿远嫁外族,况且丈夫比自己年纪大16岁,刘文辉说服肖父,父亲向女儿晓以民族大义,肖淑明才答应做现代的“文成公主”,为和亲远嫁到泸沽湖。

喇宝臣和肖淑明在四川雅安成婚后,便和丈夫一起回沪沽湖,在途中,活佛赐摩梭名字“次仁尔玛”,意思是“聪明健康”,这位汉族姑娘从此有了一个摩梭族的名字。

年少志高,当上“掌印夫人”

土司喇宝臣对这位新任王妃十分宠爱,专门把位于泸沽湖亮海的一个湖心小岛辟为新任王妃的家,在小岛上建筑了豪华宫殿供王妃生活。

王妃岛位于亮海湖心

这个小岛原名博洼俄岛、博凹岛,整个小岛面积7.5亩,岛屿四周碧波万顷,小岛上远眺格姆女神山风云变幻,岛上绿树成荫,美丽非常,现在为纪念次仁尔玛(肖淑明)这位末代王妃,改名为王妃岛。

岛上绿树成荫,美丽非常

土司喇宝臣对这位新任王妃十分信任,把土司大印交给她,次仁尔玛(肖淑明)管理起摩梭内务也是有条不紊,成了名符其实的“摩梭女王”。

末代土司王妃

次仁尔玛(肖淑明)出嫁时,带着50套一至三年级各科课本和一架双凤牌脚踏风琴来到泸沽湖,她在泸沽湖建成了摩梭人的第一所学校教授汉族文化知识,人生的第一个学生就是自己的丈夫;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共有45人,都是7岁至12岁的孩子。

身穿民族服装的摩梭女子(博物馆图片)

这位面容姣好、做事果敢的女王,平日除了参与土司家务政务、收租判案外,还经常飞马双枪,带领队伍到各地督征督收,闲暇时便教摩梭子弟学习汉语,深得摩梭人尊敬。

次仁尔玛(肖淑明)除了传播汉文化,还积极学习摩梭语和摩梭习俗。

次仁尔玛这样解释摩梭族的“走婚”习俗,她说自己刚开始不太能理解,但慢慢才发觉,这种形式讲求感情的绝对忠诚:“感情好就一直走到老,分开的话也没有任何纠纷;很真诚坦白。”

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

年至年,次仁尔玛(肖淑明)16岁到22岁,在泸沽湖渡过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享尽了荣华富贵。

她抽烟、喝酒、吟诗、歌舞、书法、狩猎、打仗、平定叛匪,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很快赢得了摩梭人的尊敬。

次仁尔玛(肖淑明)回忆往事念念不忘的是当年挎双枪骑马去打野鸭:“我左边插毛瑟枪,右边插左轮枪,还背着一支卡宾枪,打野鸭,百发百中!还能一枪三中呢。”

一袭红裙,骑在白马上,飞驰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海和蓝色湖畔,年轻美丽的摩梭女王,不知道人生的暴风骤雨正向自己走近。

年,泸沽湖地区和平解放。

年,泸沽湖宣布废除土司制度,解放后,次仁尔玛(肖淑明)的丈夫喇宝臣当了县政协副主席、西昌地区民族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年,喇宝臣调任四川省民族常务委员会参事,直到年去世。

摩梭博物馆图片

但次仁尔玛(肖淑明)就没这么幸运了!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32岁被定为“不法地主”、“历史反革命”,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那时她的大女儿13岁,小儿子才5岁。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40岁刑满释放时,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当时劳改管理所一位好心的所长担心她出去后会再次受到冲击,好心地劝她留下来干活。这样,她奇迹般地躲过了“文革”这场灾难。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46岁才真正走出监狱。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51岁,一直分居两地的丈夫喇宝臣因痨病客死他乡,次仁尔玛(肖淑明)连他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60岁,终于摘掉了“不法地主”和“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恢复了公民权利;随后,她被选为凉山州的政协委员。

摩梭人近代史曾同时出现过两个土司王妃,分别居住在泸沽湖两岸各自的领地上。

云南的摩梭王妃,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不堪受辱,在一个美丽的清晨投进了她深爱的泸沽湖;

而湖对岸四川境内的另一个王妃也就是次仁尔玛(肖淑明),虽然历经百劫千难,并曾被投入狱中十四年,但她却坚强而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平淡质朴,风雨后的恬静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年写的《我爱这土地》里深情地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泸沽湖这片土地,经历了社会的变革、历史的沧桑,陪伴着次仁尔玛(肖淑明)从少年走向老年,从辉煌走向落寞,经历过荣华富贵、艰难坎坷后,她更热爱这片土地。

王妃热爱着泸沽湖

次仁尔玛(肖淑明)在恢复名誉后,选择留在泸沽湖,用分到的一块土地,学习耕种,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王妃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次仁尔玛(肖淑明)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很高兴能依靠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所有的苦难,从一个衣食无忧的王妃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摩梭博物馆图片

对那段难以想象的磨难,次仁尔玛(肖淑明)选择了原谅与淡忘:“都过去了,记不太清楚了。”

只有对生活充满着热爱,才不会因历经磨难产生哀怨;

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会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仍能看淡名利;

只有心境大度豁达,才会选择淡忘恨而记住爱。

难忘热土,四处奔走宣传

次仁尔玛(肖淑明)除了拥有坚强的性格,还有不凡的远见。

晚年担任政协委员时提出了大量保护摩梭文化的提案,她经历了繁华富贵和艰难坎坷后,心里最牵挂的仍然是摩梭人和摩梭文化。

晚年担任政协委员时提出了大量保护摩梭文化的提案

次仁尔玛(肖淑明)说:“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泸沽湖、关心泸沽湖,帮助摩梭人早日摆脱贫穷。”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七十岁时拍摄了《三节草》的记录片,曾回到出生地成都,父母兄弟均都不在,只见到两个表姐妹。

王妃晚年重回故里成都与同学合影

《三节草》的记录片在海外流传,引起了很大的回响。

次仁尔玛(肖淑明)说服女儿,将外孙女拉珠送往成都学习,她说:“一定要多学文化,有知识才能有出路。”

54年前走进泸沽湖传播汉文化,54年后,将外孙女拉珠送出泸沽湖学习新知识,表面上是完成了一个人生轮回,却是王妃目光长远的明证。

王妃生前不遗余力地宣传摩梭文化

年7月,四川《雅安日报》一篇名为《末代王妃原是雅安才女》的系列报道,通过她的故事,向世界宣传了泸沽湖、摩梭人以及神秘的东方女儿国的独特风情和文化魅力。

媒体系列报道

末代摩梭女王的经历,已被多部影视剧加以表现,次仁尔玛(肖淑明)成为外界了解摩梭风情的一张名片。

次仁尔玛(肖淑明)成为外界了解摩梭风情的一张名片。

医院的邀请,次仁尔玛(肖淑明)到温州担任“东方女性健康文化节”的文化大使。

年,次仁尔玛(肖淑明)79岁,是4个子女、17个孙子辈、22个重孙辈的“老祖宗”了,本该享福的她没有闲下来,仍四处奔波为泸沽湖的美景和特产吆喝。

王妃晚年四处奔波为泸沽湖的美景和特产吆喝

次仁尔玛(肖淑明)这位摩梭女王,末代土司王妃,年轻时叱咤风云,七十多岁还能骑马在草原驰骋,相片里,王妃骑在马上双目炯炯有神,英气逼人,但据当地人说,晚年的王妃十分慈祥可亲。

王妃骑在马上双目炯炯有神,英气逼人

年10月30日,摩梭女王、末代王妃次仁尔玛(肖淑明)因脑溢血去世,享年81岁。

年一代传奇离世

按照摩梭人的习俗,家人对肖淑明进行了火葬,遵照老人的遗嘱,她的骨灰被放在了王妃岛上。

末代王妃永远留在了美丽的泸沽湖畔

她传奇的一生永远留在了美丽的泸沽湖畔,留在了档案馆珍藏的档案典籍中,留在了独具特色的王妃府、土司府和摩梭博物馆里。

盐源县在泸沽湖畔修建起了王妃府、土司府和摩梭博物馆,典藏纪念“摩梭末代王妃”次仁尔玛(肖淑明)传奇一生的历史。

盐源县的摩梭博物馆

在盐源县档案局以法律的形式保存着年肖淑明的自传手稿《我这一生的经历》及其丈夫左所末代土司后任左所自治区区长的喇宝臣年的手写自传,两本书,一份情,走过那些烽火狼烟、风云变幻的岁月,静默成了这段发黄的历史。

启示:人间正道是沧桑!

次仁尔玛(肖淑明)在《三节草》记录片中说:“人是三节草,不知哪节好。”

这话源自中国古老俗话:“人生都是三节草,三穷三富过到老。”

意指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会经历各种磨难,也会收获圆满;你不知哪个时段得志,哪个时段落魄;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意思;总的来说,就是指命运无常。

只管做好自己,上天自会安排!

无论我们当下的人生走到哪一步,都要对生活保持坚定的信心,不要浪费时间去抱怨,踏实走好脚下的路。

后记:年10月国庆假期,我到泸沽湖寻访末代王妃的故事。

原来的王妃岛在文革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旧址重建;做攻略时,资料说,岛上王妃遗址博物馆还有次仁尔玛(肖淑明)曾使用的老式脚踏风琴、咖啡杯、留声机,还有大量信件。但时值王妃岛因环境保护原因,不能登岛,只能绕岛一游。

原来的王妃岛在文革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旧址重建

原来的王妃岛在文革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旧址重建

我经泸沽湖最美栈道“后龙山栈道”登高远望王妃岛,缅怀这位“当代文成公主”。

无数游人花上30至元不等的金钱,乘坐五颜六色的猪槽船,从各个码头出发,来到王妃岛前;这位“末代王妃”一如生前,一直不忘照拂着她深爱的人民。

无数游人乘坐五颜六色的猪槽船,从各个码头出发,来到王妃岛前

“末代王妃府”位于扎俄洛往泸沽湖镇的环湖路边,现还由王妃后人居住,是王妃出狱后几十年居住的地方,可见王妃劫后洗尽铅华、生活极其简单朴素。

“末代王妃府”位于扎俄洛往泸沽湖镇的环湖路边

在王妃故居有各种当地土特产和介绍摩梭文化的丛书售卖,但我找不到攻略所讲的那本王妃自传《摩梭王妃》,买了两本关于摩梭族文化的书籍,也算是对王妃竭力传播摩梭文化的一个支持。

看别人故事,感悟自己人生;岁月沧桑悠长,文字抚慰人心;

我是疏林淡月,荣幸与你一起看人生潮起潮落。

原创不易,如若喜欢,请标明作者转发!

(部分图片摘自网上,部分摄自博物馆及王妃故居,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