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提起德阳就想到了二重、东方电机,想到攀枝花,就提起了攀钢,那你们知道攀枝花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吗?未来在何方?”
位于西南腹地、川南的攀枝花钢铁工业区,是人们感悟工业遗产的奇妙之地。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社会价值的工业遗产,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婴儿与成年”。攀枝花与攀钢有着独特且直白的共生关系: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攀钢,攀枝花成为了“可歌可泣”的工业城市。
一、攀枝花的地理位置
1、攀枝花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四川正南边,与云南交汇处的一种以山地为主的城市,整个市区处于攀西裂谷中南段,容易侵蚀的低丘、山谷、峡谷的地貌,具有山地密度大、海拔高,谷深纵横、少量平地交错的特点,地势呈现西北→东南倾斜并降低,最低点位于仁和区平地镇师庄(米)。
2、攀枝花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边是凉山州的盐源县,东、北面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
3、攀枝花是全国仅有的以“花”命名的城市,同时也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也是整个四川的南向门户,是通往东南亚最近的四川地级市。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二、攀枝花“兴”于什么?
由于我国是三级阶梯的地形地貌,因此我国的矿产能源分布是不均衡的,60%的煤炭、油田资源是在华北,而西南地区以太阳能、天然气为主,攀枝花作为川南仅有的资源型城市,被予以了重任。
1、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直至80年代,国家根据地区差异化,在西南地区,比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开展了一场以工业建设为核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作出了三线建设重大决策,攀枝花因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被列为重中之重,成为新中国首批资源型开发城市,承担起了工业化的重任。
2、为了遵循上世纪70年底出“钢水”的号召,全国各地,几十万建设大军从各地赶往攀枝花,进行钢铁大建设,创造了在占地仅2.5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布局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了大力支持攀枝花的工业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突破重重山地禁区,日夜不停的建成成昆铁路、攻坚克难的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性难题等历史的奇迹,成为我国以攀钢为主的西南钢铁重镇,特别是含钒百米钢轨,占全国高铁轨道产量的40%,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大开发吸引了十万工人来攀建设,进而推动了城市的进程,首批来搞建设的产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文宣工作人员成为了攀枝花市的第一批“市民”。
3、上世纪60-70年代,攀枝花人口净增15万人,70%的钢铁都来于此,在攀枝花生活的人们感到非常自豪。
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当然除了强硬的“攀钢”,还有柔情的“水”。
4、金沙江、雅砻江贯穿攀枝花全境,山峰起伏,的最高点到近米的最低点,米的差值造就了攀枝花是国家“西电东输”重要基地,年过境径流量亿立方米,现有大型水电站5座,水电装机万千瓦,富余水电量大,不仅是“钢城”还是“水电城”,其中二滩水电站是攀枝花上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当地称其为“山峡大坝浓缩版”。
除了城市所需的钢铁以外,还有人所需的“果实”
5、攀枝花虽然地处四川最南侧,是最接近“赤道”的地方,但却是北纬26°,不属于热带23°范围内,但却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评“南菜北调”基地,盛产特色“攀果”、早春蔬菜,特别是攀枝花芒果虽然成熟最晚、但是品质却是非常优质的,而且畅销国内外。
6、攀枝花属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来自太平洋的强冷水在攀枝花被米差值的海拔高度所“劝返”,气温高,谷顶湿、谷底干,被称为“干热河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三、攀枝花“衰”于什么?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是攀枝花的“兴起”,那么80年代应该就是攀枝花的“下坡路”。
1、国家对攀枝花的大力建设还是取得了成果,但是随着采矿炼钢的大力开采,资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年下半年,相关资金、人才陆续“退场”。
2、资源型城市,存在两极分化的特点,成败都在于此,年钢铁价格大跌,给攀枝花,攀钢带来了“沉重一击”,大量工人、技术人才都是在这个节骨眼买断了自己的工然后退休下岗的,至此,攀枝花人口大量外流。
3、再说说交通,攀枝花去成都的火车,要坐12小时,自驾翻山越岭差不多8小时,堵车的话,就更加久,虽然有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但这个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属高原机场(.2米)。尤其是起飞与降落的时候,由于峡谷的横风造成飞机摆动,机身不停的“打摆子”,让人心惊胆战。根据年数据,全年总客流才50余万........
4、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省(8.2%),居全省第9位,位次较上年提升3位。但是就各区来看,东区以亿的总量排名第一,其他区都在80-亿区间,总量不足,断层明显是其特点。
四、综合
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难而长。我想说的是:
1、做大做强接续替代产业,提升资源型城市人才引进动力。
2、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特色旅游业,利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就业需求。
3、弘扬资源型城市核心价值观,打造地方特色文化软环境。
4、发挥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集群效应,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最后衷心祝愿攀枝花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91.html